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注释表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我国目前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现状 | 第13-14页 |
1.1.2 我国的能源现状与有机固体废弃物中的生物质能储量 | 第14-15页 |
1.1.3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 第15-16页 |
1.2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 第16-18页 |
1.3 好氧分解能量回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1.3.1 理论研究方面 | 第18-21页 |
1.3.2 实验研究方面 | 第21-26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6-28页 |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秸秆好氧分解能量回收特性实验研究 | 第28-45页 |
2.1 好氧分解过程机理 | 第28-30页 |
2.1.1 好氧分解过程 | 第28-29页 |
2.1.2 好氧分解原理 | 第29页 |
2.1.3 好氧分解微生物 | 第29-30页 |
2.2 好氧分解系统及其特点 | 第30-32页 |
2.2.1 静态剁式系统 | 第30-31页 |
2.2.2 条剁式系统 | 第31页 |
2.2.3 反应器系统 | 第31-32页 |
2.3 秸秆好氧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 | 第32-35页 |
2.3.1 实验原料 | 第32页 |
2.3.2 实验系统 | 第32-35页 |
2.3.2.1 反应器本体 | 第34页 |
2.3.2.2 通风系统 | 第34-35页 |
2.3.2.3 热量回收系统 | 第35页 |
2.3.2.4 参数测量 | 第35页 |
2.4 实验参数测定与计算 | 第35-39页 |
2.4.1 含水率 | 第36页 |
2.4.2 有机物含量 | 第36-37页 |
2.4.3 密度、有效导热系数、比热 | 第37-38页 |
2.4.4 理论通风量 | 第38-39页 |
2.5 实验过程 | 第39-40页 |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微生物好氧分解过程的理论模型 | 第45-64页 |
3.1 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45-50页 |
3.1.1 多孔介质理论 | 第45-46页 |
3.1.2 好氧分解反应速率的乘积法 | 第46-47页 |
3.1.3 各修正因子的确定 | 第47-50页 |
3.2 微生物好氧分解过程的理论模型 | 第50页 |
3.3 模型假设 | 第50-51页 |
3.4 模型的建立 | 第51-56页 |
3.4.1 控制方程 | 第51-56页 |
3.4.2 单值性条件 | 第56页 |
3.5 模型求解 | 第56-60页 |
3.5.1 离散化 | 第56-59页 |
3.5.2 代数方程的求解 | 第59-60页 |
3.6 模型验证 | 第60-6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微生物好氧分解特性研究 | 第64-77页 |
4.1 通风量对好氧分解反应的影响 | 第64-68页 |
4.2 初始含水率对好氧分解反应的影响 | 第68-72页 |
4.3 送风温度对好氧分解反应的影响 | 第72-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微生物好氧分解能量回收应用分析 | 第77-81页 |
5.1 可行性研究 | 第77-78页 |
5.1.1 适用场合分析 | 第77-78页 |
5.1.2 技术角度分析 | 第78页 |
5.2 秸秆好氧分解能量回收利用应用 | 第78-80页 |
5.2.1 能量回收利用系统设计 | 第78-79页 |
5.2.2 经济性分析 | 第79-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6.2.1 理论方面 | 第82页 |
6.2.2 实验方面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