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3-3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第一章 马克思权力观的思想渊源 | 第32-61页 |
第一节 近代以前西方思想家的权力思想 | 第32-38页 |
一、古希腊哲学家的权力思想 | 第32-37页 |
二、中世纪神学家的权力思想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近代以降西方思想家的权力思想 | 第38-61页 |
一、英国政治经济学家的权力思想 | 第39-40页 |
二、英法启蒙思想家的权力思想 | 第40-48页 |
三、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权力思想 | 第48-55页 |
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权力思想 | 第55-58页 |
五、人类史前史学家的权力思想 | 第58-61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权力观的历史演进 | 第61-87页 |
第一节 马克思权力观的孕育阶段 | 第61-67页 |
一、个人偏离宗教专制权力而自由 | 第61-62页 |
二、开始从社会关系入手认识权力问题 | 第62-63页 |
三、批判封建专制权力制度 | 第63-66页 |
四、建构公民权力论 | 第66-67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权力观的创立阶段 | 第67-76页 |
一、权力本原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 | 第67-69页 |
二、国家权力实质上是阶级压迫的暴力 | 第69-70页 |
三、国家权力的特点 | 第70-73页 |
四、国家权力的生成靠革命 | 第73-74页 |
五、对共产主义权力的设想 | 第74-75页 |
六、权力的内涵在不断扩展 | 第75-76页 |
第三节 马克思权力观的深化阶段 | 第76-81页 |
一、旧权力的灭亡和新权力的出现取决于生产方式的革命 | 第77页 |
二、国家权力还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功能 | 第77-79页 |
三、国家权力对物质生产活动的反作用及其限度 | 第79-80页 |
四、批判作为微观经济权力的资本权力制度 | 第80-81页 |
五、对无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的若干设想 | 第81页 |
第四节 马克思权力观的完善阶段 | 第81-87页 |
一、公共权力政治性质的消亡是一个历史过程 | 第82-83页 |
二、分析了原始社会中家长的管理权力 | 第83页 |
三、考察了原始社会中的宏观权力 | 第83-87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的权力本质观 | 第87-112页 |
第一节 对马克思权力本质观的狭隘理解 | 第87-93页 |
一、权力与权力的本质 | 第87-89页 |
二、关于马克思权力本质观的主流观点 | 第89-91页 |
三、主流观点的理论得失 | 第91-9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权力本质观的立论基础 | 第93-101页 |
一、“现实的人”:马克思权力本质观的逻辑起点 | 第93-94页 |
二、马克思对权力的全面考察 | 第94-101页 |
第三节 马克思权力本质观的内容 | 第101-112页 |
一、权力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 第101-104页 |
二、权力意味着支配 | 第104-106页 |
三、权力是一种力量 | 第106-107页 |
四、权力以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为旨归 | 第107-112页 |
第四章 马克思的权力异化观 | 第112-134页 |
第一节“异化”与“权力异化”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概念 | 第112-115页 |
一、异化概念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基本概念 | 第112-114页 |
二、马克思明确使用过权力异化的用法 | 第114-115页 |
第二节 权力异化概念 | 第115-117页 |
一、异化的含义 | 第115-116页 |
二、权力异化的含义 | 第116-117页 |
第三节 权力异化的层面观 | 第117-125页 |
一、权力主体的异化 | 第117-120页 |
二、权力本质的异化 | 第120-123页 |
三、权力活动的异化 | 第123-125页 |
第四节 权力异化的生成逻辑 | 第125-134页 |
一、野蛮时期高级阶段以前的公共权力 | 第125-128页 |
二、私有财产对权力异化生成的重要作用 | 第128-130页 |
三、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权力异化的生成 | 第130-134页 |
第五章 马克思的异化权力复归观 | 第134-144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权力复归的内涵观 | 第134-137页 |
一、公共权力的解放 | 第134-135页 |
二、权力主体的解放 | 第135-137页 |
三、权力关系的解放 | 第137页 |
第二节 马克思异化权力复归的实现观 | 第137-142页 |
一、无产阶级:异化权力复归的“物质武器” | 第137-140页 |
二、共产主义革命:异化权力复归的现实路径 | 第140-142页 |
第三节 马克思异化权力复归的步骤观 | 第142-144页 |
第六章 马克思权力观的当代价值与局限 | 第144-157页 |
第一节 马克思权力观的当代价值 | 第144-153页 |
一、有助于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的资产阶级权力思想 | 第144-145页 |
二、有助于避免走西方三权分立的“改旗易帜的邪路” | 第145-148页 |
三、有助于警惕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权力背弃人民的危险 | 第148-149页 |
四、为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观教育提供思想启迪 | 第149-150页 |
五、为从制度上确保权力的正确运行奠定思想基础 | 第150-152页 |
六、为弱化国家权力的统治功能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 第152-15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权力观的局限 | 第153-157页 |
一、对阶级社会的权力批判的多而对未来社会的权力建构的少 | 第153-155页 |
二、重对西方资本主义权力的考察而轻对东方社会权力的考察 | 第155-157页 |
结语 | 第157-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5页 |
附录 | 第165-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