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GIS的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研究--以大理市海东镇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5页
        一、国外研究动态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动态第12-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研究内容第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第16-18页
        一、技术路线第16-17页
        二、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构建第18-31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相关概念第18-19页
        二、理论基础第19-20页
    第二节 挂钩供给适宜度评价体系建立第20-27页
        一、评价原则第21-22页
        二、指标选择第22-23页
        三、指标权重确定第23-27页
    第三节 挂钩需求适宜度评价体系建立第27-31页
        一、评价原则第28页
        二、指标选择第28-29页
        三、指标权重确定第29-31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第31-39页
    第一节 海东镇自然地理条件第31-34页
        一、地理位置第31-32页
        二、地形地貌第32-34页
    第二节 海东镇社会经济状况第34-37页
        一、人口及行政区划第34-36页
        二、社会经济状况第36-37页
    第三节 海东镇土地利用状况第37-38页
        一、海东镇土地利用现状第37页
        二、海东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第37-38页
    第四节 数据来源第38-39页
第四章 农村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第39-43页
    第一节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第39-41页
        一、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第39-40页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第40-41页
    第二节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第41-43页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第41-42页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第42-43页
第五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供给区域评价与分区第43-65页
    第一节 指标评价和划分标准第43-60页
        一、高程第43-44页
        二、坡度第44-46页
        三、坡向第46-47页
        四、从事农业人口比例第47-49页
        五、人均耕地面积第49-51页
        六、水源影响度第51-52页
        七、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第52-54页
        八、交通通达度第54-56页
        九、地质灾害点距离第56-57页
        十、人均纯收入第57-60页
    第二节 挂钩供给区域分区与整理潜力分析第60-65页
        一、挂钩供给区域分区第60-62页
        二、整理潜力分析第62-65页
第六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求区域评价与分区第65-79页
    第一节 指标评价和划分标准第67-76页
        一、高程第67-68页
        二、坡度第68-69页
        三、土地利用类型第69-71页
        四、水源影响度第71-73页
        五、交通通达度第73-74页
        六、地质灾害点距离第74-76页
    第二节 挂钩需求区域分区与分析第76-79页
第七章 研究区域挂钩布局方案制定与实施建议第79-83页
    第一节 研究区域挂钩布局方案制定第79-80页
    第二节 研究区域挂钩布局方案的分析第80-81页
    第三节 研究区域挂钩布局实施的建议第81-83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83-85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83-84页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相位相位差法的Geiger算法的源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