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热大底形面间隙多点测量系统研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间隙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5页 |
1.2.1 位移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形面间隙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形面间隙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防热大底间隙多点测量系统设计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防热大底间隙多点测量系统需求 | 第17-18页 |
2.3 防热大底间隙多点测量系统总体方案 | 第18-20页 |
2.4 防热大底间隙多点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 第20-24页 |
2.4.1 信号采集规划 | 第20-21页 |
2.4.2 32路采集板设计 | 第21-22页 |
2.4.3 控制板设计 | 第22-23页 |
2.4.4 数据处理过程 | 第23-24页 |
2.5 防热大底间隙多点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 第24-25页 |
2.6 间隙测量系统专用传感器设计 | 第25-29页 |
2.6.1 专用传感器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2.6.2 传感器机械结构设计 | 第26-28页 |
2.6.3 传感器结构的静力学分析 | 第28-29页 |
2.7 本章小节 | 第29-31页 |
第3章 间隙测量系统专用传感器的标定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标定设备总体方案 | 第31-32页 |
3.3 标定设备机械结构设计 | 第32-35页 |
3.3.1 结构组成 | 第32-33页 |
3.3.2 详细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3.4 标定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 第35-37页 |
3.4.1 硬件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3.4.2 下位机控制板设计 | 第36-37页 |
3.5 影响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3.6 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 第38-41页 |
3.6.1 标定设备性能测试分析 | 第38-40页 |
3.6.2 检测设备性能测试分析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防热大底形面间隙多点测量系统试验 | 第42-58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传感器标定实验 | 第42-47页 |
4.2.1 实验目的与实验器材 | 第42-43页 |
4.2.2 实验原理 | 第43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43-46页 |
4.2.4 实验结论 | 第46-47页 |
4.2.5 实验结论 | 第47页 |
4.3 传感器测量实验 | 第47-50页 |
4.3.1 实验目的与实验器材 | 第47-48页 |
4.3.2 实验原理 | 第48-49页 |
4.3.3 实验步骤 | 第49-50页 |
4.3.4 实验结论 | 第50页 |
4.4 多传感器测试实验 | 第50-53页 |
4.4.1 实验目的与实验器材 | 第50-51页 |
4.4.2 实验原理 | 第51页 |
4.4.3 实验步骤 | 第51-52页 |
4.4.4 实验结论 | 第52-53页 |
4.5 防热大底形面间隙多点测量试验 | 第53-57页 |
4.5.1 模拟件设计与实验 | 第53-54页 |
4.5.2 防热大底实物间隙多点测量试验 | 第54-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