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理论论文

网络环境下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4页
    一、研究依据和研究价值第9-10页
        (一)研究依据第9页
        (二)研究价值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马尔库塞新感性论的主要内容第14-21页
    一、马尔库塞新感性论的理论渊源第14-17页
        (一)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关思想的影响第14-15页
        (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影响第15-16页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第16-17页
    二、马尔库塞新感性论的内容主旨第17-19页
        (一)新感性的目标第17-18页
        (二)新感性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三)新感性的特点第19页
    三、“新感性”思想与艺术审美第19-21页
第二章 当下网络文化中的审美特征第21-31页
    一、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审美关系第21-23页
        (一)网络媒介时代的传播特征第21-22页
        (二)新的网络审美关系第22-23页
    二、新媒体的审美特征第23-26页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第24-25页
        (二)景观消费审美第25页
        (三)对于当下新媒体审美的反思第25-26页
    三、网络直播的审美特征第26-31页
        (一)网络直播的“生活现场”第26-28页
        (二)网络直播中网民的审美心理特征第28-29页
        (三)网络直播与“新感性”第29-31页
第三章 新媒体审美与“新感性”第31-36页
    一、建立新的现实原则在网络媒体中的可能性第31-33页
        (一)网络媒体“感性”需求的重视第31-32页
        (二)新媒体的否定性与想象力第32-33页
    二、新媒体的危机:“新感性”针对的问题第33-36页
        (一)技术控制的统治逻辑第33-34页
        (二)新媒体时代的极权主义第34-36页
第四章 感性革命:新媒体环境下新感性的构建第36-42页
    一、马尔库塞“新感性”思想的建构性第36-37页
    二、新媒体技术的美学还原第37-39页
        (一)审美价值的物质化第37页
        (二)“新技术”的生成第37-38页
        (三)新技术的实现第38-39页
    三、人性的美学还原第39-42页
        (一)作为生物学基础的本能第39-40页
        (二)“新感性”的人产生第40页
        (三)审美教育第40-42页
结论第42-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ABP3及FABP4基因SNP检测及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下一篇:战后上海外商银行研究(194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