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固井工程 | 第11页 |
1.2 固井水泥及其外加剂 | 第11-12页 |
1.3 聚合物改性剂 | 第12页 |
1.4 胶乳水泥浆体系 | 第12-15页 |
1.4.1 胶乳增韧剂体系 | 第13-14页 |
1.4.2 胶乳降失水剂体系 | 第14-15页 |
1.4.3 胶乳缓凝剂体系 | 第15页 |
1.5 乳液聚合 | 第15-17页 |
1.5.1 种子乳液接枝聚合简介 | 第15-16页 |
1.5.2 种子乳液接枝聚合机理 | 第16-17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胶乳外加剂FTL的合成与表征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20-24页 |
2.3.1 聚合单体的选择 | 第20-21页 |
2.3.2 聚合方法的选择 | 第21页 |
2.3.3 FTL的结构设计 | 第21-22页 |
2.3.4 引发剂的选择 | 第22-24页 |
2.3.5 加料方式的选择 | 第24页 |
2.4 FTL的合成 | 第24页 |
2.5 FTL的分析与表征 | 第24-27页 |
2.5.1 FTL红外光谱表征 | 第24-25页 |
2.5.2 FTL耐热性表征分析 | 第25页 |
2.5.3 胶乳冻融稳定性表征分析 | 第25页 |
2.5.4 胶乳抗盐稳定性表征分析 | 第25-26页 |
2.5.5 FTL固含量测定 | 第26页 |
2.5.6 FTL表观粘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5.7 FTL密度测定 | 第26页 |
2.5.8 FTL机械稳定性测定 | 第26-27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2.6.1 FTL红外表征分析结果 | 第27页 |
2.6.2 FTL耐热性表征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2.6.3 胶乳冻融稳定性表征分析结果 | 第28-29页 |
2.6.4 胶乳抗盐稳定性表征分析结果 | 第29页 |
2.6.5 FTL的其它性能 | 第29-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胶乳外加剂FTL改性油井水泥的性能 | 第31-5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3.3 油井水泥浆性能的表征 | 第32-36页 |
3.3.1 水泥浆的制备 | 第32页 |
3.3.2 水泥石抗压强度测试 | 第32-33页 |
3.3.3 水泥石抗折强度测试 | 第33-34页 |
3.3.4 水泥浆初终凝时间测试 | 第34页 |
3.3.5 水泥浆失水测试 | 第34页 |
3.3.6 水泥浆流动度测试 | 第34-35页 |
3.3.7 水泥浆密度测试 | 第35页 |
3.3.8 水泥浆游离液含量及拌桨稳定性测试 | 第35-36页 |
3.3.9 水泥浆稠化实验 | 第3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6-52页 |
3.4.1 分散剂对水泥石强度发展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 聚合物单体配比对水泥石强度发展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3 胶乳外加剂L1反应条件优选 | 第39-42页 |
3.4.4 胶乳对水泥石抗压及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5 胶乳对水泥浆初终凝时间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6 胶乳对水泥浆失水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7 胶乳对水泥浆游离液含量及沉降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8 胶乳对水泥浆流动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9 胶乳对水泥浆密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10 水泥浆的稠化时间 | 第48-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胶乳外加剂FTL改性油井水泥的机理探究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4.3 胶乳对水泥浆缓凝机理的探究 | 第53-56页 |
4.4 胶乳对水泥浆控失水机理的研究 | 第56-57页 |
4.5 胶乳对水泥石增韧机理及水化进程的研究 | 第57-66页 |
4.5.1 胶乳对水泥石强度发展的影响 | 第57-59页 |
4.5.2 水泥石扫描电镜观察 | 第59-62页 |
4.5.3 胶乳水泥石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3页 |
4.5.4 胶乳水泥石XRD分析 | 第63-65页 |
4.5.5 胶乳水泥石DSC分析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