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同一认定与传统书写习惯理论 | 第11-20页 |
| (一) 同一认定的本质是“同源求证” | 第11-14页 |
| 1. 同一认定的过程(逻辑模式) | 第11-12页 |
| 2. “一”——同一认定的“源” | 第12页 |
| 3. 同一认定的客体 | 第12-13页 |
| 4. “源”的相对性 | 第13-14页 |
| (二) 书写动作习惯与书写动作系统 | 第14-16页 |
| 1. 书写动作习惯的定义 | 第14-15页 |
| 2. 书写动作系统 | 第15-16页 |
| (三) 书写动作习惯的特殊性、稳定性、反映性 | 第16-17页 |
| 1. 书写动作习惯的特殊性 | 第16页 |
| 2. 书写动作习惯特殊性的稳定性 | 第16-17页 |
| 3. 书写动作习惯的反映性 | 第17页 |
| (四) 传统书写习惯及实践对理论的挑战 | 第17-20页 |
| 二、书写动作习惯类型及其多样性 | 第20-34页 |
| (一) 书写动作习惯类型的定义 | 第20-21页 |
| (二) 同一人书写动作习惯类型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 第21-23页 |
| 1. 书写规则具有宽容性与书写文字符号体系的多样性 | 第21-22页 |
| 2. 书写人有多样化书写的需求 | 第22页 |
| 3. 有形成习惯类型多样性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 | 第22-23页 |
| (三) 书写动作习惯类型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 第23-26页 |
| 1. 相对独立的书写习惯类型多样性 | 第23-24页 |
| 2. 同一书写习惯类型下书写习惯局部方面的类型多样性 | 第24-26页 |
| (四) 不同书写动作习惯类型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 第26-32页 |
| 1. 影响相对独立的书写动作习惯类型之间差异程度的因素 | 第27-28页 |
| 2. 影响书写动作习惯局部方面类型之间差异程度的因素 | 第28-32页 |
| 3. 不同书写动作习惯类型间的可比程度 | 第32页 |
| (五) 笔迹同一认定最终追寻的“客体” | 第32-34页 |
| 三、同一人多种书写习惯类型的笔迹鉴定 | 第34-41页 |
| (一) 书写习惯类型多样性的判定 | 第34-38页 |
| 1. 判定书写习惯类型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 第35页 |
| 2. 同一人书写动作习惯多样类型与临时性伪装书写的甄别 | 第35-36页 |
| 3. 同一人书写习惯多样类型与不同人书写习惯的甄别 | 第36-38页 |
| (二) 书写习惯类型多样化笔迹鉴定的要点 | 第38-39页 |
| 1. 全面了解案件和书写人的基本情况 | 第38页 |
| 2. 分别研究检材字迹和样本字迹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 第38页 |
| 3. 不同书写习惯类型字迹的笔迹特征 | 第38-39页 |
| (三) 多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 | 第39-41页 |
| 1. 与普通字迹相比,多样式签名字迹具有的特点 | 第39-40页 |
| 2. 多样式签名字迹检验的要点 | 第40-41页 |
| 四、书写习惯类型多样性理论对实践提出的新要求 | 第41-47页 |
| (一) 对比对样本的要求 | 第41-43页 |
| 1. 同期自由样本 | 第41-42页 |
| 2. 相同的结构组合形式 | 第42页 |
| 3. 相同的书写速度 | 第42页 |
| 4. 相同的书写工具 | 第42-43页 |
| 5. 相同的书写环境和姿势 | 第43页 |
| 6. 样本数量充分 | 第43页 |
| 7. 实验样本的价值 | 第43页 |
| (二) 对鉴定步骤和鉴定意见的要求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