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基于批量评估法的我国房产税税基评估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3 文献综评第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0页
        1.3.3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房产税税基评估的相关理论第21-27页
    2.1 房产税税基评估的基本含义第21-22页
        2.1.1 房产税的含义第21页
        2.1.2 税基评估的含义第21-22页
    2.2 房产税税基评估基本要素第22-24页
        2.2.1 房产税税基评估主体第22-23页
        2.2.2 房产税税基评估客体第23页
        2.2.3 房产税税基评估价值类型第23页
        2.2.4 房产税税基评估基准日和周期第23-24页
    2.3 房产税税基评估方法第24-26页
        2.3.1 房产税税基评估基本方法第24-25页
        2.3.2 房产税税基批量评估法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我国房产税税基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第27-36页
    3.1 我国房产税税基评估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3.1.1 房产税及评估制度不完善第27页
        3.1.2 房产税税基评估主体不明确第27-28页
        3.1.3 房产信息数据库不健全第28页
        3.1.4 房产税税基评估专业人才稀缺第28页
        3.1.5 房产税税基评估争议处理机制不健全第28-29页
    3.2 房产税税基评估的国际经验分析第29-31页
        3.2.1 美国房产税税基评估经验分析第29-30页
        3.2.2 加拿大房产税税基评估经验分析第30页
        3.2.3 香港房产税税基评估经验分析第30-31页
    3.3 国际经验借鉴第31-35页
        3.3.1 国际经验的借鉴第31-32页
        3.3.2 我国房产税税基评估改进方向第32-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基于批量评估法的我国房产税税基评估体系的构想第36-44页
    4.1 评估对象的确定第36页
        4.1.1 房地产类别划分第36页
        4.1.2 评税分区第36页
    4.2 基准不动产的设定第36-37页
    4.3 指标的选取与量化第37-40页
        4.3.1 外部宏观指标的选取与量化第37-39页
        4.3.2 区位因素和自身因素的选取和量化第39-40页
    4.4 评估模型的构建第40-43页
        4.4.1 宏观区域系数的确定第40-42页
        4.4.2 微观区域评估模型的构建第42-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基于批量评估法的我国房产税税基评估体系应用第44-63页
    5.1 宏观应用—以江苏省为例第44-52页
        5.1.1 背景资料第44页
        5.1.2 宏观区域评估的主要步骤第44-50页
        5.1.3 计算评估结果并确定宏观系数第50-52页
    5.2 微观应用——以徐州市云龙区为例第52-62页
        5.2.1 云龙区背景概况第52页
        5.2.2 云龙区运用批量评估的可行性第52-53页
        5.2.3 云龙区评估对象的确定第53-55页
        5.2.4 云龙区基准不动产的设定第55-56页
        5.2.5 云龙区区位指标和个别指标的选取和量化第56-58页
        5.2.6 云龙区评估模型的应用第58-61页
        5.2.7 评估结果检验分析第61-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3-64页
    6.2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附录A第70-72页
附录B第72-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下一篇:B2B电商平台企业信用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