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无线自组织网络定向邻节点发现方法分类 | 第16-18页 |
1.2.2 无线自组织网络定向邻节点发现面临的挑战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各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无线自组织网络定向邻节点发现建模分析 | 第21-43页 |
2.1 协议相关概念和参数说明 | 第21-23页 |
2.1.1 协议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1.2 相关参数 | 第22-23页 |
2.2 单波束单节点平均查找时间分析模型 | 第23-27页 |
2.2.1 系统假设 | 第23页 |
2.2.2 计算节点发现单个邻节点的概率和时间 | 第23-24页 |
2.2.3 各影响因子对发现概率和发现时间的影响 | 第24-27页 |
2.3 单波束邻节点平均查找时间分析模型 | 第27-34页 |
2.3.1 染色球模型 | 第27-28页 |
2.3.2 利用染色球模型计算邻节点发现概率和平均时间 | 第28-31页 |
2.3.3 各影响因子对发现概率和平均发现时间的影响 | 第31-34页 |
2.4 邻节点平均查找时间分析模型 | 第34-42页 |
2.4.1 决策模型 | 第34-35页 |
2.4.2 决策策略 | 第35-38页 |
2.4.3 平均邻节点查找时间计算 | 第38-39页 |
2.4.4 各影响因子对邻节点平均查找时间的影响 | 第39-42页 |
2.5 模型分析 | 第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基于概率优化的自组织网络定向邻节点发现协议 | 第43-51页 |
3.1 协议主要思想 | 第43-44页 |
3.2 协议设计描述 | 第44-49页 |
3.2.1 相关假设 | 第44页 |
3.2.2 帧结构设计 | 第44-46页 |
3.2.3 协议流程 | 第46-49页 |
3.3 协议应用场景 | 第49页 |
3.4 协议创新点和优势说明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概率优化的自组织网络定向邻节点发现协议仿真实现 | 第51-75页 |
4.1 OPNET无线建模基础 | 第51-52页 |
4.1.1 无线链路管道机制 | 第51-52页 |
4.1.2 无线链路天线机制 | 第52页 |
4.2 OPNET仿真模型设计 | 第52-59页 |
4.2.1 天线模型 | 第52-54页 |
4.2.2 节点模型 | 第54-55页 |
4.2.3 进程模型 | 第55-58页 |
4.2.4 网络模型 | 第58-59页 |
4.3 仿真基本设置 | 第59-60页 |
4.4 协议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60-74页 |
4.4.1 典型场景下协议性能 | 第60-65页 |
4.4.2 一般场景下协议性能 | 第65-69页 |
4.4.3 与其他算法性能比较 | 第69-74页 |
4.4.4 协议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 第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