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TRAIL和TRAIL Receptors | 第11-13页 |
1.2.2 MAPKs | 第13-14页 |
1.2.3 JNK1和JNK2 | 第14-16页 |
1.2.4 ROS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9-[(2-苯并咪唑基)-甲基]2丁基-吖啶9胺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 | 第17页 |
1.3.2 8M对内源性凋亡途径和外源性凋亡途径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3 8M诱导的凋亡和MAPK通路关系的研究 | 第18页 |
1.3.4 8M作用对ROS的依赖性研究 | 第18页 |
1.3.5 Lapatinib和 8M对其他细胞系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18-19页 |
第2章 9-[(2-苯并咪唑基)-甲基]2丁基-吖啶9胺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 | 第19-27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2.1 细胞系 | 第19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2.3 主要溶液 | 第20页 |
2.2.4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3.1 细胞培养实验 | 第21-22页 |
2.3.2 MTT实验 | 第22页 |
2.3.3 克隆形成 | 第22-23页 |
2.3.4 Annexin V-FITC/PI双染凋亡检测 | 第23页 |
2.3.5 DAPI染色 | 第23-24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26页 |
2.4.1 8M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 | 第24-25页 |
2.4.2 8M引起HCT116细胞的凋亡 | 第25-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8M对内源性凋亡途径和外源性凋亡途径的影响 | 第27-38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2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7-30页 |
3.2.1 PCR引物 | 第27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27-29页 |
3.2.3 主要溶液 | 第29-30页 |
3.2.4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30页 |
3.3.2 细胞总蛋白提取 | 第30页 |
3.3.3 蛋白浓度测定 | 第30-31页 |
3.3.4 Western blot | 第31-32页 |
3.3.5 RNA提取 | 第32页 |
3.3.6 RNA电泳 | 第32-33页 |
3.3.7 逆转录实验 | 第33页 |
3.3.8 Real-time PCR实验 | 第33-3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3.4.1 8M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2 8M对DR4、DR5和c-Fos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8M诱导的凋亡和MAPK通路关系的研究 | 第38-47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38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2.1 siRNA | 第38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4.2.3 主要溶液 | 第39页 |
4.2.4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3.1 细胞培养 | 第39页 |
4.3.2 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39页 |
4.3.3 Western blot | 第39页 |
4.3.4 siRNA沉默实验 | 第39-40页 |
4.3.5 Annexin V-FITC/PI双染凋亡检测 | 第40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0-46页 |
4.4.1 8M激活MAPK中的p38和JNK | 第40-41页 |
4.4.2 抑制剂探讨 8M激活的JNK和p38的作用 | 第41-43页 |
4.4.3 siRNA探讨 8M激活的JNK和p38的作用 | 第43-46页 |
4.5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8M作用对ROS的依赖性研究 | 第47-52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47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5.2.1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5.2.2 主要溶液 | 第47页 |
5.2.3 主要仪器 | 第47-4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5.3.1 细胞培养 | 第48页 |
5.3.2 ROS测定 | 第48页 |
5.3.3 线粒体膜去极化测定 | 第48页 |
5.3.4 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48页 |
5.3.5 Western blot | 第48页 |
5.3.6 克隆形成 | 第48-49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49-51页 |
5.4.1 ROS的产生 | 第49页 |
5.4.2 线粒体去极化 | 第49-50页 |
5.4.3 抗氧化剂抑制 8M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50-51页 |
5.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Lapatinib和 8M对其他细胞系分子机制研究 | 第52-57页 |
6.1 本章引论 | 第52页 |
6.2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6.2.1 细胞系 | 第52页 |
6.2.2 主要试剂 | 第52页 |
6.2.3 主要溶液 | 第52页 |
6.2.4 主要仪器 | 第52-53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6.3.1 细胞培养 | 第53页 |
6.3.2 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53页 |
6.3.3 Western blot | 第53页 |
6.4 实验结果 | 第53-56页 |
6.4.1 Lapatinib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影响 | 第53-54页 |
6.4.2 8M对MDA-MB468和K562的作用机制 | 第54-56页 |
6.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7章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