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1.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15-23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15页 |
2.1.1 标本来源 | 第15页 |
2.1.2 新种模式标本存放地 | 第15页 |
2.2 形态学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2.1 研究材料的处理 | 第15-16页 |
2.2.2 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描绘和拍照 | 第16页 |
2.2.3 分类、鉴定 | 第16页 |
2.3 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2.3.1 研究材料的处理 | 第16-18页 |
2.3.2 仪器与试剂 | 第18-19页 |
2.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9-21页 |
2.3.4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3.5 构建系统发育树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形态特征 | 第23-29页 |
3.1 体型与体色 | 第23页 |
3.2 躯体量度(图1) | 第23-24页 |
3.3 头部(图2) | 第24页 |
3.4 胸部 | 第24-26页 |
3.4.1 前胸背板(图3) | 第24-25页 |
3.4.2 翅 | 第25-26页 |
3.4.3 足(图8) | 第26页 |
3.5 腹部 | 第26-29页 |
3.5.1 雄性外生殖器(图9) | 第26-27页 |
3.5.2 雌性外生殖器(图10)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分类 | 第29-61页 |
1. 弯翅蠊属Panesthia Serville,1831 | 第29-41页 |
(1) 大弯翅蠊阔斑亚种Panesthia angustipennis cognata(Bey-Bienko,1969)(图11,29;图版Ⅰ:a-d) | 第31-32页 |
(2) 大弯翅蠊拟大亚种Panesthia angustipennis spadica(Shiraki,1906) | 第32-33页 |
(3) 黄角弯翅蠊Panesthia antennata Brunner,1893(图12,30;图版Ⅰ:e-1) | 第33-34页 |
(4) 星弯翅蠊凹斑亚种Panesthia stellata concava Wang et Che,2014(图13,31;图版Ⅰ:m-p) | 第34-35页 |
(5) 贵州弯翅蠊Panesthia guizhouensis Wang et Che,2014(图14,32;图版Ⅱ:a-h) | 第35-37页 |
(6) 小弯翅蠊Panesthia birmanica Brunner,1893(图15,33;图版Ⅱ:i-1) | 第37页 |
(7) 幼弯翅蠊Panesthia larvata Bey-Bienko,1969 | 第37-38页 |
(8) 芽弯翅蠊Panesthia strelkovi Bey-Bienko,1969(图16,34;图版Ⅱ:m-p) | 第38-39页 |
(9) 波形弯翅蠊Panesthia sinuata Saussure,1895(图17,35;图版Ⅲ:a-b) | 第39-40页 |
(10) 横弯翅蠊Panesthia transversa Burmeister,1838 | 第40-41页 |
2. 木蠊属Salganea Stal.1877 | 第41-53页 |
(11) 弯尾木蠊Salganea flexibilis Wang et Che,2014(图18;图版Ⅲ:c-d) | 第42-43页 |
(12) 未木蠊Salganea incerta (Brunner von Wattenwyl,1893)(图19,36;图版Ⅲ:e-h) | 第43-45页 |
(13) 双翅木蠊Salganea biglumis(Saussure,1895) | 第45页 |
(14) 全缘木蠊Salganea gressitti Roth,1979 | 第45-46页 |
(15) 五齿木蠊Salganea quinquedentata Wang et Che,2014(图20,37:图版Ⅲ:i-1) | 第46-47页 |
(16) 爪木蠊Salganea raggei Roth,1979(图21,38;图版Ⅲ:m-p) | 第47-49页 |
(17) 台湾木蠊Salganea taiwanensis Roth,1979(图22,39;图版Ⅳ:a-d) | 第49-50页 |
(18) 异齿木蠊Salganea anisodonta Wang et Che,2014(图23,40;图版Ⅳ:e-f) | 第50-51页 |
(19) 巨木蠊Salganea largissima sp.n.(图24,41:图版Ⅳ:g-h) | 第51-52页 |
(20) 刺木蠊Salganea setosa sp.n.(图25,42;图版Ⅳ:i-1) | 第52-53页 |
3. 彩蠊属Caeparia Stal,1877 | 第53-55页 |
(21) 毛彩蠊Caeparia donskoffi Roth,1979(图26;图版Ⅴ:a-b) | 第54-55页 |
4. 安弯翅蠊属Annamoblatta Sergeev,1984中国新记录属n.rec | 第55-57页 |
(22) 越南安弯翅蠊Annamoblatta vietnamica Sergeev,1984中国新记录种n.rec.(图27,43;图版Ⅳ:m-p) | 第55-57页 |
5. 米蠊属Miopanesthia Serville,1895 | 第57-58页 |
(23) 中华米蠊Miopanesthia sinica Bey-Bienko,1969(图28;图版Ⅴ:c-d) | 第57-58页 |
6. 讨论 | 第58-61页 |
6.1 弯翅蠊亚科雌性外生殖器的分类学意义 | 第58-59页 |
6.2 弯翅蠊亚科翅脉的分类学意义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系统发育 | 第61-67页 |
5.1 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5.1.1 序列变异性 | 第61页 |
5.1.2 联合6基因的弯翅蠊属和木蠊属蜚蠊种类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61-64页 |
5.2 结论 | 第64-67页 |
5.2.1 弯翅蠊属与木蠊属属级分类地位是有效的 | 第64页 |
5.2.2 前胸背板及中阳茎端骨片的不能作为划分种团的依据 | 第64-65页 |
5.2.3 广西木蠊是台湾木蠊的次异名 | 第65页 |
5.2.4 Roth(1979a)中前胸背板具有2对瘤突的爪木蠊应为新种巨木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附图 | 第77-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