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档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1 热液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档山金矿区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3-15页 |
| 2 成矿地质背景 | 第15-27页 |
| 2.1 区域地质 | 第15-20页 |
| 2.1.1 地层区划和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 2.1.2 构造 | 第19-20页 |
| 2.1.3 岩浆岩 | 第20页 |
| 2.1.4 区域变质作用 | 第20页 |
| 2.2 矿区地层 | 第20-21页 |
| 2.3 矿区构造 | 第21-25页 |
| 2.3.1 褶皱构造 | 第21-22页 |
| 2.3.2 断裂构造 | 第22-25页 |
| 2.4 矿区岩浆岩 | 第25-26页 |
| 2.4.1 辉长岩 | 第25-26页 |
| 2.4.2 正长斑岩 | 第26页 |
| 2.5 变质作用 | 第26-27页 |
| 3 金矿床地质特征 | 第27-39页 |
| 3.1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7-30页 |
| 3.2 赋矿围岩与围岩蚀变 | 第30页 |
| 3.2.1 赋矿围岩 | 第30页 |
| 3.2.2 围岩蚀变 | 第30页 |
| 3.3 构造与金矿体空间关系 | 第30-31页 |
| 3.4 矿石类型 | 第31-34页 |
| 3.5 矿石结构、构造 | 第34-36页 |
| 3.6 矿石矿物组成 | 第36页 |
| 3.7 金赋存状态 | 第36-39页 |
| 4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 第39-45页 |
| 4.1 金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 4.2 辉长岩岩相分析 | 第40-45页 |
| 4.2.1 辉长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 第40-42页 |
| 4.2.2 辉长岩岩相划分 | 第42-45页 |
|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 第45-49页 |
| 5.1 矿床成因 | 第45-47页 |
| 5.1.1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 第45页 |
| 5.1.2 控矿构造分析 | 第45-46页 |
| 5.1.3 成矿期与矿化阶段 | 第46页 |
| 5.1.4 成因探讨 | 第46-47页 |
| 5.2 矿化赋存规律及找矿标志 | 第47-49页 |
| 5.2.1 矿化赋存规律 | 第47页 |
| 5.2.2 找矿标志 | 第47-49页 |
| 6 结论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