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锂硫电池概述 | 第15-18页 |
1.2.1 锂硫电池简介 | 第15页 |
1.2.2 锂硫电池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1.2.3 锂硫电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17-18页 |
1.3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3.1 吸附性正极材料 | 第18-20页 |
1.3.2 包覆性正极材料 | 第20-21页 |
1.3.3 无粘结剂的整体三维多孔电子导体材料 | 第21-24页 |
1.4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4.1 本文的选题依据 | 第24-2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3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9-31页 |
2.3.1 碳纤维基底的表面预处理 | 第29页 |
2.3.2 催化剂前驱体预置层的涂覆 | 第29页 |
2.3.3 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4 硫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2.3.5 锂硫电池的组装 | 第30-31页 |
2.4 材料结构物理表征 | 第31页 |
2.4.1 SEM表征 | 第31页 |
2.4.2 TEM表征 | 第31页 |
2.4.3 XRD表征 | 第31页 |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2.5.1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31页 |
2.5.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1页 |
2.5.3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3.2.1 碳纸碳维纤表面的预处理 | 第34-35页 |
3.2.2 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3.3.1 SEM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35-40页 |
3.3.2 TEM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40-41页 |
3.3.3 XRD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硫/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硫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43-59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44-45页 |
4.2.1 硫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44页 |
4.2.2 锂硫电池的组装 | 第44-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8页 |
4.3.1 S/CNTs/CF电池组装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45-49页 |
4.3.2 S/CNTs/CF复合材料载硫方法的选择 | 第49-50页 |
4.3.3 S/CNTs/CF的SEM、EDS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50-51页 |
4.3.4 XRD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51-52页 |
4.3.5 S/CNTs/CF电池与S/C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及讨论 | 第52-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导电材料表面组成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9-71页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5.2.1 不同表面组成的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0-61页 |
5.2.2 硫正极的制备 | 第61页 |
5.2.3 扣式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测试 | 第6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9页 |
5.3.1 XRD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5.3.2 不同表面组成的复合导电材料对锂硫电池充放电性能的测试结果 | 第62-65页 |
5.3.3 不同表面组成的复合导电材料对锂硫电池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 | 第65-67页 |
5.3.4 不同表面组成的复合导电材料对锂硫电池循环伏安的测试结果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5页 |
6.1 总结 | 第71-72页 |
6.2 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72-73页 |
6.3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