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1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经济学现状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2.1 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4-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2.1.2 诊断标准 | 第14页 |
2.2 纳入标准 | 第14-15页 |
2.3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2.5 量表评定 | 第15-16页 |
2.6 实验器材 | 第16页 |
2.7 实验场所 | 第16页 |
2.8 实验步骤 | 第16-18页 |
2.9 标准曲线图 | 第18-20页 |
2.10 统计学方法 | 第20-22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 | 第22-28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22-23页 |
3.2 三组炎症因子对比分析 | 第23-24页 |
3.3 两组患者病程与患者的量表评分及左旋多巴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3.4 帕金森组炎症因子与各量表评分及病程相关性分析 | 第25页 |
3.5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组炎症因子与各量表评分及病程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25-2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8-34页 |
4.1 炎症因子与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 | 第28页 |
4.2 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年龄差异 | 第28-29页 |
4.3 帕金森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吸烟因素对比 | 第29页 |
4.4 帕金森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左旋多巴用量对比 | 第29-30页 |
4.5 帕金森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智能精神状态对比 | 第30页 |
4.6 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32水平的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4.7 两组患者病程与量表评分及左旋多巴用量关系 | 第31页 |
4.8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与量表评分及病程的关系 | 第31-3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44-46页 |
附录I 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III | 第46-51页 |
附录II帕金森病的Hoehn-Yahr分级 | 第51-52页 |
附录III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评价量表 | 第52-54页 |
附录IV 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