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物流平台构建与商业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发展和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发展和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物流平台概述 | 第18-27页 |
2.1 “双边市场”概念的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1.1 “双边市场”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双边市场”的核心基础及特征 | 第19-20页 |
2.1.3 双边市场的平台企业战略 | 第20-21页 |
2.2 物流平台概述 | 第21-24页 |
2.2.1 物流平台的定义和特征 | 第21-22页 |
2.2.2 物流平台性质探析 | 第22-23页 |
2.2.3 国内典型物流平台简介 | 第23-24页 |
2.3 物流平台必要性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物流平台构建 | 第27-44页 |
3.1 物流平台的分类 | 第27-28页 |
3.2 物流平台的参与主体分析 | 第28-29页 |
3.3 物流平台的功能结构分析 | 第29-36页 |
3.3.1 平台功能需求性分析 | 第29-31页 |
3.3.2 平台功能的确定 | 第31-36页 |
3.4 物流平台的系统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3.5 物流平台的体系结构分析 | 第37-40页 |
3.5.1 平台的纵向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3.5.2 平台的横向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3.5.3 平台的逻辑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3.6 物流平台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 第40-42页 |
3.6.1 物流平台的构建思路 | 第40-41页 |
3.6.2 物流平台的构建原则 | 第41-42页 |
3.7 物流平台的构建方案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物流平台商业模式构建 | 第44-62页 |
4.1 商业模式概述 | 第44-45页 |
4.1.1 商业模式概念 | 第44页 |
4.1.2 商业模式的类型 | 第44页 |
4.1.3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 第44-45页 |
4.2 双边市场物流平台商业模式构建分析 | 第45-52页 |
4.2.1 客户维度 | 第46-47页 |
4.2.2 企业资源维度 | 第47-50页 |
4.2.3 财务维度 | 第50-51页 |
4.2.4 社会维度 | 第51页 |
4.2.5 成长维度 | 第51-52页 |
4.3 物流平台运营环境分析 | 第52-62页 |
4.3.1 政策环境分析 | 第52-53页 |
4.3.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53-54页 |
4.3.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54-55页 |
4.3.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55-62页 |
第五章 物流平台商业模式评价及优化建议 | 第62-74页 |
5.1 物流平台商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 第62-64页 |
5.1.1 五维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 | 第62页 |
5.1.2 物流平台商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62-64页 |
5.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64-66页 |
5.2.1 基于信息熵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64-66页 |
5.3 实例分析 | 第66-70页 |
5.3.1 项目简介 | 第66-67页 |
5.3.2 项目研究的相关性 | 第67页 |
5.3.3 项目商业模式评价 | 第67-70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5 商业模式优化建议 | 第71-74页 |
5.5.1 完善"一站式"服务 | 第71页 |
5.5.2 建立合作信任机制 | 第71页 |
5.5.3 完善市场安全体系 | 第71-72页 |
5.5.4 培养高级物流人才 | 第72页 |
5.5.5 建立物流标准体系 | 第72-73页 |
5.5.6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4-76页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