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实证研究--以安徽省H市B区法院为例

内容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3-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三)研究综述第14-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概述第16-18页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基本概念第16页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在地方上的司法实践第16-18页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在B区法院的运行情况第18-23页
    (一)B区法院的基本概况第18页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程序的启动主体第18-19页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程序的启动范围第19页
    (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具体机构第19-20页
    (五)社会调查员的选聘与管理第20页
    (六)社会调查的过程第20-22页
    (七)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与内容第22页
    (八)社会调查报告的宣读第22页
    (九)社会调查制度在刑事判决书上的体现第22-23页
三、B区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调研数据及分析第23-29页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数量和人数第23-24页
    (二)适用普通程序的数量及比例第24-25页
    (三)共同犯罪案件的数量及比例第25页
    (四)启动社会调查程序的数量及比例第25-27页
    (五)判处非监禁刑的数量及比例第27-28页
    (六)适用社会调查程序案件的犯罪类型第28-29页
四、B区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6页
    (一)社会调查启动时间的滞后性第29-30页
    (二)社会调查过程的艰难性第30-31页
    (三)社会调查员的出庭于法无据第31-32页
    (四)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简单且流于形式第32-33页
    (五)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与无罪推定存在冲突第33-34页
    (六)社会调查的作用难以体现第34-35页
    (七)社会调查过程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冲突第35-36页
五、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建议第36-55页
    (一)社会调查制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第36-38页
    (二)明确社会调查制度两要素的法律属性第38-40页
    (三)完善社会调查制度的相关程序设置第40-46页
    (四)完善社会调查员制度第46-47页
    (五)规范社会调查的过程第47-49页
    (六)社会调查报告的制作第49-52页
    (七)社会调查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衔接第52-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第58-67页
    (一)委托调查函第58-59页
    (二)社会调查报告第59-62页
    (三)刑事判决书第62-66页
    (四)被调研单位及人员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YB和bHLH转录因子对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研究
下一篇:碳离子辐射诱变白花紫露草突变体叶色变化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