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第12-14页
        1.2.2 文献评述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主要思路第16-17页
第2章 农村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第17-21页
    2.1 金融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形成第17页
    2.2 农村金融创新理论基本内涵的确定第17-18页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突破性提出第18-19页
    2.4 大数据理论的提出与应用第19-21页
第3章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第21-26页
    3.1 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第21页
    3.2 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第21-23页
    3.3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3.3.1 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第23页
        3.3.2 农村资金大量流出,涉农贷款投放不足第23-24页
        3.3.3 金融机构业务和产品单一,服务不足第24-25页
        3.3.4 融资产质量不高,涉农金融机构包袱较重第25-26页
第4章 信息不对称是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焦点第26-30页
    4.1 农村金融落后的原因分析第26-28页
        4.1.1 正规涉农金融机构支农意识不强第26页
        4.1.2 农村借贷抵押担保难第26页
        4.1.3 涉农制度政策缺失第26-27页
        4.1.4 缺乏配套支持措施第27页
        4.1.5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第27-28页
    4.2 信息不对称是农村金融问题存在的焦点第28-30页
第5章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现状第30-36页
    5.1 城市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现状第30-32页
        5.1.1 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创新第30页
        5.1.2 担保方式的创新第30-31页
        5.1.3 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创新第31页
        5.1.4 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创新第31页
        5.1.5 金融机构同业服务创新第31-32页
    5.2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创新现状第32-33页
        5.2.1 金融工具创新不足第32页
        5.2.2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第32页
        5.2.3 农村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在管控方面制约过紧第32-33页
    5.3 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滞后的原因第33-36页
        5.3.1 较差的网络覆盖率和搜索率第33-34页
        5.3.2 相关惠农政策和金融措施传播不到位第34页
        5.3.3 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第34-35页
        5.3.4 农民信用意识欠缺第35-36页
第6章 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具体建议第36-41页
    6.1 加强金融教育,培育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第36-37页
        6.1.1 制定合理的惠农教育制度第36页
        6.1.2 加大金融宣传力度第36页
        6.1.3 加强金融学习与培训第36-37页
        6.1.4 树立“新型农民”意识与典范第37页
    6.2 激发产品创新活力第37-38页
        6.2.1 建立内在鼓励机制第37页
        6.2.2 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第37页
        6.2.3 加强产品创新的后续统计与反馈第37-38页
    6.3 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第38-39页
        6.3.1 构建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力的金融体系第38页
        6.3.2 以非正规金融的创新发展为辅助第38-39页
    6.4 鼓励农村金融互联网创新,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第39页
    6.5 完善金融信息传播渠道,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科研成果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LISA法检测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确证结果研究
下一篇:哈佛框架下的中新药业财务报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