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汽车车门冲压成形工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1.2.3 提髙铝合金板成形性的特殊成形方法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板料拉深性能及压边力理论分析 | 第16-23页 |
2.1 拉深变形的应力与应变 | 第16-18页 |
2.2 压边力的加载模式 | 第18-19页 |
2.3 临界压边力模型 | 第19-22页 |
2.3.1 破裂临界压边力 | 第20-21页 |
2.3.2 起皱临界压边力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分析 | 第23-33页 |
3.1 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冲压性能分析 | 第23-24页 |
3.2 铝合金板材冲压成形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3.3 铝合金半球形件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与实验 | 第25-32页 |
3.3.1 Dynaform软件简介及仿真步骤 | 第25-26页 |
3.3.2 半球形件几何模型及材料 | 第26-27页 |
3.3.3 仿真模型建立 | 第27页 |
3.3.4 仿真结果 | 第27-30页 |
3.3.5 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铝合金汽车车门冲压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 | 第33-63页 |
4.1 覆盖件工艺设计基础 | 第33-38页 |
4.1.1 汽车车门的特点与要求 | 第33-34页 |
4.1.2 拉延筋与拉延槛 | 第34-36页 |
4.1.3 工艺切口与工艺孔 | 第36-38页 |
4.2 工艺分析 | 第38-43页 |
4.2.1 车门仿真流程 | 第38-39页 |
4.2.2 工艺初步分析 | 第39-41页 |
4.2.3 拉延方向 | 第41-42页 |
4.2.4 压料面与工艺补充 | 第42-43页 |
4.3 毛坯形状设计 | 第43-44页 |
4.4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4页 |
4.5 正交实验法确定成形工艺参数 | 第44-48页 |
4.5.1 述料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4.5.2 实验方案 | 第45-46页 |
4.5.3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4.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4.6.1 压边力分析 | 第48-50页 |
4.6.2 虚拟凸模速度分析 | 第50-51页 |
4.6.3 拉延筋高度分析 | 第51-52页 |
4.7 影响拉深破裂的主要因素 | 第52-53页 |
4.8 无拉延筋数值模拟 | 第53-56页 |
4.9 不同拉延筋数值模拟 | 第56-57页 |
4.10 不同预冲工艺孔数值模拟 | 第57-59页 |
4.11 汽车车门冲压实验 | 第59-62页 |
4.11.1 车门模具 | 第59-60页 |
4.11.2 所用冲压设备 | 第60-61页 |
4.11.3 冲压实验结果 | 第61-62页 |
4.12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5.1 总结 | 第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