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穴醚的超分子组装体的设计和可控构筑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List of Abbreviations第19-21页
第一章 前言第21-51页
    1.1 超分子化学第21-22页
    1.2 穴醚及其衍生物第22-46页
        1.2.1 穴醚类化合物的合成第24-28页
        1.2.2 基于穴醚的超分子组装体第28-39页
        1.2.3 穴醚组装体的性质及应用第39-46页
    1.3 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第二章 基于双硫代四硫富瓦烯桥连穴醚的氧化还原响应体系第51-76页
    摘要第51-52页
    2.1 引言第52-5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56-67页
        2.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第56-58页
        2.2.2 络合性质研究第58-65页
        2.2.3 氧化还原响应性质研究第65-67页
    2.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2.4 实验部分第68-73页
        2.4.1 前体2-4的合成第68-70页
        2.4.2 前体2-5的合成第70-72页
        2.4.3 穴醚主体2-1的合成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第三章 P=O官能团桥连的穴醚:从超分子络合物到聚[2]准轮烷第76-95页
    摘要第76-77页
    3.1 引言第77-79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79-89页
        3.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第79-80页
        3.2.2 络合性质研究第80-86页
        3.2.3 晶体结构研究第86-89页
    3.3 本章小结第89页
    3.4 实验部分第89-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第四章 柱[5]芳烃稠合的穴醚:从正交自组装到超分子聚合物第95-117页
    摘要第95-96页
    4.1 引言第96-9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99-111页
        4.2.1 柱[5]芳烃稠合穴醚的设计与合成第99-100页
        4.2.2 络合性质研究第100-107页
        4.2.3 两种主客体作用力的正交性测试第107-109页
        4.2.4 超分子聚合物形成研究第109-111页
    4.3 本章小结第111页
    4.4 实验部分第111-114页
        4.4.1 前体4-7的合成第112页
        4.4.2 前体4-8的合成第112-113页
        4.4.3 穴醚主体4-1的合成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总结与展望第117-120页
附录一:Crystal and Experimental Data第120-124页
附录二:化合物表征一览表第124-126页
附录三:实验试剂信息第126-129页
作者简介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整体变更之个人所得税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律师协会行政权及其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