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业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架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8页 |
1.4.1 研究架构 | 第14-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概述 | 第18-27页 |
2.1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2.1.1 供应链金融概念 | 第18-19页 |
2.1.2 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 | 第19页 |
2.1.3 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2.2 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模式 | 第20-25页 |
2.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及其流程 | 第21-23页 |
2.2.2 存货融资模式及其流程 | 第23-24页 |
2.2.3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及其流程 | 第24-25页 |
2.3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3. 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特点、识别与评价 | 第27-36页 |
3.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基本概念 | 第27-29页 |
3.1.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概念 | 第27页 |
3.1.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3.2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的新特点 | 第29-31页 |
3.2.1 传统信贷业务中信用风险特点 | 第30页 |
3.2.2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特点 | 第30-31页 |
3.3 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因素的识别 | 第31-33页 |
3.3.1 供应链外部环境 | 第31-32页 |
3.3.2 融资企业综合素质 | 第32-33页 |
3.3.3 供应链运行状况 | 第33页 |
3.3.4 质押资产状况 | 第33页 |
3.4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与评价体系 | 第33-36页 |
3.4.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体系 | 第33-34页 |
3.4.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 第34-36页 |
4. 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案例研究 | 第36-65页 |
4.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以德州宏基混凝土有限公司为例 | 第36-43页 |
4.1.1 业务简介 | 第36-38页 |
4.1.2 信用风险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4.1.3 主要信用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 第42-43页 |
4.2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以福建省联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 第43-51页 |
4.2.1 业务简介 | 第43-45页 |
4.2.2 信用风险因素分析 | 第45-49页 |
4.2.3 主要信用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 第49-51页 |
4.3 预付账款融资——以江阴运昌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为例 | 第51-58页 |
4.3.1 业务简介 | 第51-53页 |
4.3.2 信用风险因素分析 | 第53-57页 |
4.3.3 主要信用风险点及风险管理措施 | 第57-58页 |
4.4 供应链金融失败案例分析 | 第58-62页 |
4.4.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Z公司应收账款融资违约 | 第58-60页 |
4.4.2 存货融资模式——S公司存货质押融资违约 | 第60-61页 |
4.4.3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M公司预付账款融资申请被拒绝 | 第61-62页 |
4.5 案例分析总结 | 第62-65页 |
4.5.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62-63页 |
4.5.2 存货融资模式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63页 |
4.5.3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63-65页 |
5.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 第65-70页 |
5.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主要控制策略 | 第65-67页 |
5.1.1 严格筛选供应链参与主体 | 第65-66页 |
5.1.2 建立和完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评估体系 | 第66-67页 |
5.1.3 设立具有完善组织结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部门 | 第67页 |
5.1.4 建立完善的系统授信流程 | 第67页 |
5.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信息技术配套建设 | 第67-68页 |
5.2.1 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 第67-68页 |
5.2.2 设立风险预警信号系统 | 第68页 |
5.3 提高供应链金融管理水平辅助措施 | 第68-70页 |
5.3.1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供应链金融人才 | 第68-69页 |
5.3.2 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联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