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17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 (一)病例选取 | 第9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9页 |
| (三)纳入标准 | 第9页 |
| (四)排除标准 | 第9页 |
| (五)终止试验标准 | 第9-10页 |
| (六)病例分组 | 第1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一)基础治疗 | 第10页 |
| (二)分组治疗 | 第10-11页 |
| (三)观察指标 | 第11-12页 |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12页 |
| 三、一般资料 | 第12-14页 |
| (一)四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 第12-13页 |
| (二)四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情况 | 第13页 |
| (三)治疗前肛门疼痛、分泌物、肉芽生长、主观感受及创面面积比较 | 第13-14页 |
| 四、研究结果 | 第14-17页 |
| (一)治疗10天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 第14页 |
| (二)治疗后四组患者肛门疼痛积分比较 | 第14页 |
| (三)治疗后四组创面分泌物积分比较 | 第14-15页 |
| (四)治疗后四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积分比较 | 第15页 |
| (五) 治疗后四组患者主观感受积分比较 | 第15页 |
| (六)治疗后四组患者愈合率情况比较 | 第15-16页 |
| (七)安全性评价 | 第16-17页 |
| 讨论 | 第17-26页 |
| 一、肛周脓肿术后病机及病理生理学特点 | 第17-20页 |
| (一)肛周脓肿术后中医学病机特点 | 第17-18页 |
| (二)肛周脓肿术后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特点 | 第18-20页 |
| 二、中医外治法之熏洗坐浴疗法 | 第20-22页 |
| (一)疏通腠理,解毒消肿 | 第20页 |
| (二)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 第20-21页 |
| (三)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 第21页 |
| (四)凉血止血,收敛生肌 | 第21-22页 |
| 三、复方黄柏液入肛肠熏洗仪熏洗治疗 | 第22-23页 |
| (一)肛肠熏洗仪的发展近况 | 第22页 |
| (二)复方黄柏液的治疗作用 | 第22-23页 |
| 四、熏洗坐浴温度与时间对术后创面恢复的影响 | 第23-26页 |
| (一)熏洗坐浴温度对创面恢复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二)熏洗坐浴时间对创面恢复的影响 | 第24-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 综述 | 第30-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附录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发表论文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