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叶面施肥的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1.1 叶面施肥研究的动态 | 第7-8页 |
1.1.2 影响叶面吸收的因素 | 第8-9页 |
1.2 氮素对植物生长及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1.3 东北红豆杉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1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2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2-13页 |
2.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12-13页 |
2.3.2 叶绿素的测定 | 第13页 |
2.3.3 叶片氮含量的测定 | 第13页 |
2.3.4 光合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13页 |
2.3.5 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13页 |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13-14页 |
3 不同施氮处理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叶绿素及叶片氮含量的影响 | 第14-21页 |
3.1 生长量的变化 | 第14-16页 |
3.1.1 基径的变化 | 第14页 |
3.1.2 苗高的变化 | 第14-15页 |
3.1.3 冠幅的变化 | 第15页 |
3.1.4 枝长的变化 | 第15-16页 |
3.2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16-17页 |
3.3 叶片氮含量的变化 | 第17-18页 |
3.4 讨论 | 第18-2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4 不同施氮处理对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1-29页 |
4.1 光响应曲线及其参数的变化 | 第21-23页 |
4.1.1 光响应曲线的变化 | 第21-22页 |
4.1.2 光响应曲线参数的变化 | 第22-23页 |
4.2 胞间CO_2浓度(G_i)的变化 | 第23-24页 |
4.3 气孔导度(G_s)的变化 | 第24-25页 |
4.4 叶片氮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 第25-26页 |
4.5 讨论 | 第26-2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5 不同施氮处理对东北红豆杉幼苗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29-32页 |
5.1 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 第29页 |
5.2 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_(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变化 | 第29-30页 |
5.3 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的变化 | 第30页 |
5.4 讨论 | 第30-3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