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2-21页 |
·脾脏虚弱症的规范化 | 第12-13页 |
·概念的规范化 | 第12页 |
·诊断标准规范化 | 第12-13页 |
·动物模型规范 | 第13页 |
·脾虚证的病理生理基础 | 第13-14页 |
·脾虚证病因病机制 | 第14-15页 |
·脾虚症的病因 | 第14-15页 |
·脾脏虚弱之症的病机 | 第15页 |
·中医治疗脾虚 | 第15-19页 |
·立题依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黄芪党参颗粒的生产工艺 | 第21-34页 |
·黄芪党生颗粒剂型选择与药材的炮制工艺 | 第21-22页 |
·剂型选择依据 | 第21页 |
·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 | 第21-22页 |
·提取工艺选择依据 | 第22页 |
·黄芪党生颗粒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22-26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23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23-26页 |
·黄芪党参颗粒的喷雾干燥 | 第26-28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26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黄芪党参颗粒的成型工艺的研究 | 第28-33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29-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黄芪党参颗粒的生产工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黄芪党参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34-41页 |
·黄芪党参颗粒中黄芪皂苷含量测定方法 | 第34-37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34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黄芪党参颗粒主要成分的定性鉴别 | 第37-38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党参鉴别 | 第37页 |
·大枣的鉴别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页 |
·黄芪党参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38-41页 |
·处方 | 第38页 |
·制法 | 第38页 |
·性状 | 第38页 |
·鉴别 | 第38-39页 |
·检查 | 第39页 |
·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功能与主治 | 第40页 |
·用法与用量 | 第40页 |
·规格 | 第40页 |
·贮藏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黄芪党参颗粒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41-51页 |
·黄芪党参颗粒对实验性"脾虚证"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 第41-44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41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页 |
·黄芪党参颗粒对慢性疲劳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干预措施 | 第45页 |
·脾脏细胞混悬液 | 第45页 |
·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 | 第45-46页 |
·测定白介素2(IL-2)活性 | 第46页 |
·干扰素(IEN)活性的测定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黄芪党参颗粒提高动物疲劳阈值的作用 | 第47-48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页 |
·黄芪党参颗粒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和增加大肠水分含量 | 第48-50页 |
·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制备工艺优化 | 第51页 |
·提取工艺 | 第51页 |
·喷雾干燥 | 第51页 |
·制剂成型工艺优化 | 第51页 |
·制剂质量控制 | 第51页 |
·药理作用 | 第51-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