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1 国内森林公园的研究 | 第13-16页 |
2.1.1 森林公园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2 森林公园发展历程 | 第14页 |
2.1.3 森林旅游 | 第14-15页 |
2.1.4 森林旅游产品开发 | 第15-16页 |
2.2 国外森林公园的研究 | 第16页 |
2.3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3.1 休闲旅游 | 第16-17页 |
2.3.2 休闲旅游产品 | 第17页 |
2.4 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1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3.2.2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3.2.3 专家访谈法 | 第18-19页 |
3.2.4 比较研究法 | 第19页 |
4 森林公园产品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4.1 资源优势理论 | 第20页 |
4.2 休闲经济学理论 | 第20页 |
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4.4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2页 |
5 贵州省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环境及资源分析 | 第22-29页 |
5.1 贵州省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 第22-23页 |
5.2 贵州省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资源概述 | 第23-27页 |
5.2.1 山水之乡“自然观光与科普教育”森林旅游资源 | 第25页 |
5.2.2 丹霞风貌“喀斯特溶洞探秘”森林旅游资源 | 第25页 |
5.2.3 文化汇集“文化体验与美食盛宴”森林旅游资源 | 第25-27页 |
5.3 贵州省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资源评价 | 第27-29页 |
5.3.1 艺术观赏价值评价 | 第28页 |
5.3.2 科学考察价值评价 | 第28页 |
5.3.3 历史文化价值评价 | 第28-29页 |
6 贵州省国家森林休闲旅游市场分析、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 | 第29-34页 |
6.1 贵州省森林旅游市场分析 | 第29-31页 |
6.1.1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第29-30页 |
6.1.2 境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第30-31页 |
6.2 贵州省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第31-32页 |
6.2.1 休闲产品富有民族特色 | 第31页 |
6.2.2 消夏避暑产品丰富多样 | 第31页 |
6.2.3 产品红色文化性质浓郁 | 第31-32页 |
6.3 贵州省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存在问题 | 第32-34页 |
6.3.1 民族文化挖掘不深,缺乏深层次内涵 | 第32页 |
6.3.2 市场调查不足,缺乏市场细分 | 第32页 |
6.3.3 旅游服务基础薄弱,服务系统不完善 | 第32-33页 |
6.3.4 产品结构不合理,开发针对性不强 | 第33页 |
6.3.5 资源利用率低,整体水平不高 | 第33-34页 |
7 贵州省森林公园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基本原则、策略及产品设计 | 第34-39页 |
7.1 贵州省森林公园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7.1.1 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原则 | 第34页 |
7.1.2 以人为本、适时创新原则 | 第34页 |
7.1.3 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原则 | 第34-35页 |
7.1.4 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原则 | 第35页 |
7.1.5 科学规划、政府参与原则 | 第35页 |
7.2 贵州省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 第35-37页 |
7.2.1 突出民族特色,兼顾创新发展,深化产品内涵 | 第35-36页 |
7.2.2 重视资源保护,围绕市场需求,循序渐进的开发 | 第36页 |
7.2.3 重视旅游基础建设,提升软硬服务设施 | 第36-37页 |
7.2.4 优化整合产品结构,有针对性开发产品 | 第37页 |
7.2.5 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政府政策保障 | 第37页 |
7.3 贵州省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产品设计探讨 | 第37-39页 |
7.3.1 文旅一体化产品开发体系 | 第38页 |
7.3.2 体旅一体化产品开发体系 | 第38-39页 |
7.3.3 农旅一体化产品开发体系 | 第39页 |
8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件 1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