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5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 第10-1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2 主要创新 | 第10-12页 |
第2章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发展历程与特点 | 第12-15页 |
2.1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2.1.1 初步探索阶段 | 第12页 |
2.1.2 重新起步阶段 | 第12-13页 |
2.1.3 进一步发展阶段 | 第13页 |
2.2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特点 | 第13-15页 |
2.2.1 针对行政行为提出 | 第13页 |
2.2.2 是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延伸 | 第13-14页 |
2.2.3 以司法建议书为载体 | 第14页 |
2.2.4 并非单纯的建议 | 第14页 |
2.2.5 发送对象多元 | 第14-15页 |
第3章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价值与功能 | 第15-20页 |
3.1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价值 | 第15-17页 |
3.1.1 回应了司法权监督行政权的需求 | 第15-16页 |
3.1.2 践行了能动司法的要求 | 第16-17页 |
3.1.3 满足了司法为民的需要 | 第17页 |
3.2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功能 | 第17-20页 |
3.2.1 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 第18页 |
3.2.2 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第18-19页 |
3.2.3 提高司法权威 | 第19-20页 |
第4章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类型与效力 | 第20-25页 |
4.1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类型 | 第20-22页 |
4.1.1 权益保护型 | 第20-21页 |
4.1.2 程序补正型 | 第21-22页 |
4.1.3 完善政策、规范性文件型 | 第22页 |
4.2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效力 | 第22-25页 |
4.2.1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效力的属性 | 第22-23页 |
4.2.2 不同类型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效力 | 第23-25页 |
第5章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5-28页 |
5.1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5.1.1 地区发展不平衡 | 第25页 |
5.1.2 法律文书质量参差不齐 | 第25-26页 |
5.1.3 制作不规范 | 第26页 |
5.1.4 产生的实效差异大 | 第26页 |
5.2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6-28页 |
5.2.1 社会认知度不够 | 第26-27页 |
5.2.2 法院相关保障制度的欠缺 | 第27页 |
5.2.3 相关立法的不完善 | 第27-28页 |
第6章 完善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路径 | 第28-37页 |
6.1 树立正确的相关理念 | 第28-29页 |
6.1.1 坚持司法能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 | 第28-29页 |
6.1.2 把握行政诉讼司法建议量的限度 | 第29页 |
6.1.3 人民法院应保持中立的立场 | 第29页 |
6.2 完善相关立法 | 第29-31页 |
6.2.1 明确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基本要素 | 第29-30页 |
6.2.2 明确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相关程序 | 第30-31页 |
6.3 加强保障制度建设 | 第31-37页 |
6.3.1 提升行政诉讼司法建议质量 | 第31-33页 |
6.3.2 建立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公开制度 | 第33-34页 |
6.3.3 明确相关责任 | 第34-35页 |
6.3.4 建立行政诉讼司法建议联动机制 | 第35-36页 |
6.3.5 建立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归档制度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