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逻开发区建设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以潘庙村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水平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的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项目概况 | 第15-17页 |
2.1 项目背景 | 第15页 |
2.2 区位概况 | 第15-16页 |
2.3 项目区范围 | 第16-17页 |
3. 阳逻开发区的SWOT分析 | 第17-19页 |
3.1 优势 | 第17页 |
3.2 劣势 | 第17页 |
3.3 机遇 | 第17-18页 |
3.4 挑战 | 第18-19页 |
4. 规划设计理念 | 第19-28页 |
4.1 展望和主题 | 第19页 |
4.2 相关案例借鉴 | 第19-23页 |
4.3 定位与规模 | 第23页 |
4.4 基地分析 | 第23-24页 |
4.5 设计构思 | 第24-28页 |
4.5.1 关于规划理念的植入 | 第25页 |
4.5.2 关于产业转型方式 | 第25-26页 |
4.5.3 关于串联城市记忆 | 第26页 |
4.5.4 关于立体化交通系统 | 第26-28页 |
5. 方案设计 | 第28-38页 |
5.1 规划依据 | 第28页 |
5.2 规划原则 | 第28-30页 |
5.3 规划目标 | 第30页 |
5.4 用地规划 | 第30-31页 |
5.5 规划布局 | 第31页 |
5.6 公共配套设施 | 第31页 |
5.7 市政规划 | 第31-35页 |
5.8 道路交通系统 | 第35-36页 |
5.9 绿地开放空间系统及地下广场利用 | 第36-37页 |
5.10 城市总体形态 | 第37-38页 |
6. 实施策略 | 第38-44页 |
6.1 规划设计指导文件 | 第38-42页 |
1、用地布局 | 第38-39页 |
2、建设强度控制 | 第39页 |
3、城市设计指引 | 第39页 |
4、地下空间开发指引 | 第39页 |
5、“五线”控制 | 第39-40页 |
6、机动车停车位与出入口控制 | 第40-42页 |
6.2 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 | 第42页 |
6.3 分期开发,触媒效应 | 第42-44页 |
7.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