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问题的导入 | 第9-12页 |
1.1 案例的引入 | 第9-10页 |
1.1.1 相邻关系的容忍义务性质 | 第9页 |
1.1.1.1 屠福炎与王义炎通行权一案 | 第9页 |
1.1.1.2 肖玉宝因萧玉田、彭国珍宅地所生树木妨碍其房屋安全要求排除妨碍纠纷案 | 第9页 |
1.1.2 相邻权的生活便利之权利性质 | 第9-10页 |
1.1.2.1 南京某房产公司、钟某与盛名实业房屋侵权一案 | 第9-10页 |
1.1.2.2 黄厚全、刘绍群与刘汝坤的相邻权纠纷一案 | 第10页 |
1.2 问题的导入 | 第10页 |
1.3 小结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相邻关系与相邻权的解构 | 第12-18页 |
2.1 相邻关系 | 第12-14页 |
2.1.1 《民法通则》颁行之前的相邻关系学说 | 第12页 |
2.1.2 《民法通则》颁行之后的相邻关系学说 | 第12-14页 |
2.1.3 相邻关系的定义 | 第14页 |
2.2 相邻权 | 第14-16页 |
2.3 小结 | 第16-18页 |
2.3.1 相邻关系与相邻权的区别 | 第16-17页 |
2.3.2 相邻关系与相邻权的联系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相邻关系与相邻权的生态化 | 第18-24页 |
3.1 环境相邻关系 | 第19-20页 |
3.1.1 环境相邻关系的定义 | 第19页 |
3.1.2 环境相邻关系的特征 | 第19-20页 |
3.1.3 环境相邻关系的权利内容 | 第20页 |
3.2 环境相邻权 | 第20-23页 |
3.2.1 环境相邻权的概念 | 第20-21页 |
3.2.2 环境相邻权的特点 | 第21-22页 |
3.2.3 环境相邻权的内容 | 第22-23页 |
3.3 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相邻关系制度的建议 | 第24-28页 |
4.1 明确权利主体之间“相邻范围” | 第24页 |
4.2 不可量物制度的建立 | 第24-25页 |
4.3 全面规定相邻关系的类型 | 第25-26页 |
4.4 设置一般环保条款 | 第26-28页 |
结束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