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 第2章 基本案情 | 第11-13页 |
| 2.1 案情介绍 | 第11页 |
| 2.2 案情进展 | 第11-13页 |
| 第3章 本案的争议焦点 | 第13-16页 |
| 3.1 原告戚某在A公司的法律地位问题 | 第13页 |
| 3.1.1 原告戚某是A公司的实际股东 | 第13页 |
| 3.1.2 原告戚某是A公司的名义股东 | 第13页 |
| 3.2 原告戚某的股权被转让给被告丁某是否有效的认定问题 | 第13-15页 |
| 3.2.1 被告李某转让原告戚某股权的行为是无权处分 | 第13-14页 |
| 3.2.2 被告李某转让原告戚某股权的行为是有权处分 | 第14页 |
| 3.2.3 被告李某转让原告戚某股权的行为符合善意取得 | 第14-15页 |
| 3.3 原告戚某的诉求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 第15-16页 |
| 3.3.1 否定说 | 第15页 |
| 3.3.2 肯定说 | 第15-16页 |
| 第4章 案件评析及拓展思考 | 第16-27页 |
| 4.1 戚某是A公司的实际股东 | 第16-19页 |
| 4.1.1 实际股东和名义股东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分析 | 第16-17页 |
| 4.1.2 戚某是A公司实际股东之理由论证 | 第17-19页 |
| 4.2 丁某可善意取得戚某的股权 | 第19-22页 |
| 4.2.1 股权可善意取得的相关理论 | 第20页 |
| 4.2.2 丁某对戚某股权善意取得有效性分析 | 第20-22页 |
| 4.3 戚某的诉求未超过诉讼时效 | 第22-23页 |
| 4.3.1 诉讼时效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 4.3.2 戚某的诉求符合诉讼时效要求之特征 | 第23页 |
| 4.4 关于A公司的诉讼地位及责任承担的拓展思考 | 第23-27页 |
| 4.4.1 适格当事人的相关理论 | 第24页 |
| 4.4.2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 4.4.3 A公司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理由分析 | 第25-27页 |
| 结论 | 第27-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