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依托工程概况 | 第12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一次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 第14-28页 |
2.1 智能组件的含义 | 第14页 |
2.2 开关设备智能化方案 | 第14-20页 |
2.2.1 断路器智能组件的功能 | 第14页 |
2.2.2 断路器智能组件实现方式 | 第14-15页 |
2.2.3 断路器机构二次回路优化集成 | 第15-17页 |
2.2.4 本工程方案提出 | 第17-19页 |
2.2.5 本工程方案配置概述 | 第19-20页 |
2.3 主变智能化方案 | 第20-22页 |
2.3.1 变压器智能组件的功能 | 第20页 |
2.3.2 变压器智能组件的实现方式 | 第20-21页 |
2.3.3 变压器智能组件中IED的集成 | 第21-22页 |
2.3.4 本工程智能组件的配置方案 | 第22页 |
2.4 一次设备智能化标准二次接口分析 | 第22-27页 |
2.4.1 智能一次设备二次接口现状 | 第22-23页 |
2.4.2 智能变压器标准二次接口方案 | 第23页 |
2.4.3 智能组合电器标准二次接口方案 | 第23-27页 |
2.5 一次设备智能化效果分析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研究 | 第28-46页 |
3.1 姚桥 220KV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监测范围分析 | 第28-38页 |
3.1.1 监测设备种类 | 第28页 |
3.1.2 监测设备参量 | 第28-29页 |
3.1.3 主变监测范围分析 | 第29-33页 |
3.1.4 GIS监测范围分析 | 第33-35页 |
3.1.5 避雷器状态监测分析 | 第35-36页 |
3.1.6 智能变电站局放传感器配置调研 | 第36-38页 |
3.2 无人值守模式下姚桥 220KV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 第38-39页 |
3.2.1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架构 | 第38页 |
3.2.2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配置依据 | 第38-39页 |
3.2.3 设备状态监测范围及参量配置 | 第39页 |
3.3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优化研究 | 第39-42页 |
3.3.1 状态监测传感器优化 | 第39页 |
3.3.2 状态监测IED优化 | 第39-41页 |
3.3.3 全站状态监测系统配置清单 | 第41-42页 |
3.4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要求 | 第42-44页 |
3.4.1 变压器状态监测 | 第42-43页 |
3.4.2 GIS状态监测 | 第43-44页 |
3.5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效果分析 | 第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研究 | 第46-62页 |
4.1 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构成 | 第46-47页 |
4.2 保护控制设备状态监测配置 | 第47-54页 |
4.2.1 保护控制设备状态监测功能描述 | 第47-48页 |
4.2.2 保护控制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组成 | 第48页 |
4.2.3 保护控制设备状态监测信息流 | 第48-54页 |
4.3 交换机状态监测配置 | 第54-57页 |
4.3.1 交换机状态监测功能描述 | 第54-56页 |
4.3.2 交换机状态监测系统组成 | 第56-57页 |
4.3.3 交换机状态监测信息流 | 第57页 |
4.4 二次回路的状态监测 | 第57-60页 |
4.4.1 二次回路的状态监测的现状 | 第57-59页 |
4.4.2 基于全模型SCD的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状态监测 | 第59-60页 |
4.5 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效果分析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