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食管肿瘤论文

CAPZA1 3UTR突变及高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部分第13-99页
    缩略语表第14-16页
    前言第16-22页
        1. 3'UTR参与调控mRNA 3'末端加工第17-18页
            1.1 3'末端加工过程的顺式作用元件第17页
            1.2 mRNA 3'末端加工中的RNA结合蛋白第17页
            1.3 mRNA 3'末端加工过程第17-18页
        2. 3'UTR参与调控mRNA翻译过程第18-19页
            2.1 3'UTR包含参与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第18页
            2.2 与3'UTR相互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第18-19页
            2.3 3'UTR中顺式作用元件与主要的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第19页
        3. 3'UTR参与调控mRNA翻译过程第19-20页
        4. 3'UTR突变引起的基因表达调控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第20页
        本课题研究目标第20-2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48页
        1. 实验材料第22-31页
            1.1 细胞株、菌种及质粒第22-23页
            1.2 实验试剂第23-25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1.4 引物的合成与设计第26-27页
            1.5 siRNAs第27页
            1.6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27-31页
        2. 研究方法第31-48页
            2.1 对细胞的处理第31页
            2.2 细胞瞬时转染第31-32页
            2.3 构建稳定高表达细胞系第32-33页
            2.4 细胞总DNA和总RNA的提取第33页
            2.5 RT-PCR第33-35页
            2.6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第35页
            2.7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5-36页
            2.8 Western Blotting第36-37页
            2.9 质粒转化第37页
            2.10 质粒提取及鉴定第37-38页
            2.11 胶回收纯化第38页
            2.12 RNA体外转录及纯化第38-41页
            2.13 Biotin-RNA pull-down试验第41-42页
            2.14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NA-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第42-44页
            2.15 细胞增殖实验第44页
            2.16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第44页
            2.17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Transwell assay)第44-45页
            2.18 裸鼠移植瘤实验第45页
            2.19 裸鼠肺转移模型第45-46页
            2.20 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试验第46页
            2.21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ence,IF)第46页
            2.22 统计学分析第46-48页
    实验结果第48-84页
        1. CAPZA1在食管鳞癌(ESCC)中存在拷贝数缺失和位点突变第48-49页
        2. CAPZA1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第49-51页
        3. 野生型CAPZA1抑制细胞生长增殖,突变可以减弱这种抑制功能第51-54页
        4. CAPZA1 3'UTR突变后促进食管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第54-55页
        5. 野生型CAPZA1明显抑制KYSE510细胞裸鼠体内生长能力,CAPZA1 3'UTR突变后这种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第55-57页
        6. 敲降CAPZA1后促进其生长增殖能力第57-59页
        7. CAPZA1敲降后减弱其抑制转移的能力第59-61页
        8. CAPZA1 mRNA二级结构预测第61-62页
        9. Biotin-RNA pull-down试验寻找CAPZA1相互作用蛋白第62-69页
            9.1 质粒构建及验证第62-63页
            9.2 体外转录第63-64页
            9.3 Biotin-RNA pull-down试验以及结合蛋白的质谱鉴定第64-68页
            9.4 RNA结合蛋白质免疫沉淀(RIP)验证hnRNPK和PTBP1蛋白与野生型CAPZA13'UTR特异性结合第68-69页
        10. CAPZA1突变对其mRNA稳定性的影响第69-71页
        11. 野生型中敲降hnRNPK和PTBP1后,CAPZA1 mRNA稳定性明显下降第71-72页
        12. 突变型中敲降UPF1后CAPZA1 mRNA稳定性明显上升第72-74页
        13. 敲降hnRNP K和PTBP1可以明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第74-76页
        14. 敲降hnRNP K和PTBP1可以明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第76-77页
        15. 敲降UPF1可以明显减弱食管鳞癌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第77-79页
        16. 敲降UPF1可以明显减弱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第79-80页
        17. 免疫共沉淀(IP)试验验证hnRNP K、PTBP1与UPF1三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第80-84页
            17.1 免疫共沉淀(IP)试验验证hnRNP K与UPF1蛋白之间的关系第80-81页
            17.2 免疫共沉淀(IP)试验研究PTBP1与UPF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第81页
            17.3 免疫共沉淀(IP)试验分析PTBP1与hnRNP K蛋白之间的关系第81-82页
            17.4 Capza1蛋白在ESCC病人中的细胞浆和细胞核的表达水平第82-84页
    讨论第84-91页
        1. CAPZA1在食管鳞癌(ESCC)中存在拷贝数缺失和位点突变第84-85页
        2. 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野生型CAPZA1及突变型CAPZA1对ESCC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第85页
        3. 分子机制研究发现CAPZA1通过与hnRNP K、PTBP1和UPF1蛋白相互作用来调控自身mRNA稳定性第85-88页
        4. 分子机制研究发现hnRNP K、PTBP1和UPF1蛋白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第88-91页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9页
第二部分第99-166页
    缩略语表第100-102页
    前言第102-105页
        本课题研究目标第103-105页
    材料与方法第105-133页
        1. 实验材料第105-113页
            1.1 细胞株、菌种及质粒第105页
            1.2 实验试剂第105-107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07-109页
            1.4 引物的合成与设计第109页
            1.5 siRNAs第109-110页
            1.6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110-113页
        2. 研究方法第113-133页
            2.1 细胞处理第113-114页
            2.2 细胞瞬时质粒瞬时转染(以60mm的培养皿为例)第114页
            2.3 细胞总RNA的提取(以10mm培养皿为例)第114页
            2.4 RT-PCR第114-116页
            2.5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第116页
            2.6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116-117页
            2.7 Western Blotting第117-118页
            2.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118页
            2.9 质粒提取及鉴定第118-119页
            2.10 胶回收纯化第119页
            2.11 RNA体外转录及纯化第119-122页
            2.12 Biotin-RNA pull-down试验第122-123页
            2.13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NA-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第123-125页
            2.14 细胞增殖实验第125页
            2.15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第125页
            2.16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Transwel assay)第125-126页
            2.17 凋亡细胞的Annexin V/PI双染第126页
            2.18 RACE PCR实验第126-130页
            2.19 Northern blotting第130-132页
            2.20 统计学分析第132-133页
    实验结果第133-155页
        1. RACE PCR检测CAPZA1 3'UTR单独转录第133-134页
        2. Northern blot验证CAPZA1 3'UTR单独存在及其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第134-135页
        3. 野生型及突变型3'UTR的翻译能力预测第135页
        4. 野生型及突变型3'UTR转录本的RNA二级结构预测第135-136页
        5. CAPZA1与3'UTR的表达互相不影响第136-137页
        6. 单独高表达3'UTR抑制UV诱导的细胞凋亡第137-138页
        7. 单独高表达野生型3'UTR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第138-140页
        8. 单独高表达野生型3'UTR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第140-142页
        9. Biotin-RNA pulldown试验寻找CAPZA1 3'UTR相互作用蛋白第142-147页
            9.1 体外转录第142-143页
            9.2 Biotin-RNA pull-down试验以及结合蛋白的质谱鉴定第143-147页
        10. RNA结合蛋白质免疫沉淀(RIP)验证IGF2BP3、IGF2BP2和IGF2BP1蛋白与野生型3'UTR特异性结合第147-149页
        11. 3'UTR单独发挥促癌功能的分子机制第149-150页
        12. 敲降IGF2BP3可以明显减弱高表达野生型3'UTR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第150-153页
        13. 敲降IGF2BP3可以明显减弱高表达野生型3'UT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第153-155页
    讨论第155-161页
        1. RACE PCR和northern blot实验检测CAPZA1 3'UTR单独转录第155页
        2. 野生型及突变型3'UTR的翻译能力和二级结构的预测第155-156页
        3. 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野生型3'UTR及突变型3'UTR对ESCC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第156页
        4. 分子机制研究发现3'UTR通过与IGF2BP3、IGF2BP2和IGF2BP1蛋白相互作用来发挥促进ESCC恶性表型的功能第156-160页
        5. 展望第160-161页
    结论第16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6页
基金资助第166-167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67-168页
文献综述第168-179页
    Reference第176-179页
致谢第179-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研究
下一篇:场景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