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1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页岩油地球物理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2 页岩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页岩油“甜点”地球物理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4 济阳坳陷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24-2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2 技术思路 | 第26-27页 |
1.3.3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27页 |
1.4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 第27-31页 |
1.4.1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27-29页 |
1.4.2 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31-40页 |
2.1 地质概况 | 第31-33页 |
2.1.1 区域地理位置 | 第31-32页 |
2.1.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32页 |
2.1.3 区域沉积特征 | 第32-33页 |
2.2 济阳坳陷钻井地层特征 | 第33-35页 |
2.3 页岩油井井震储层表征 | 第35-40页 |
2.3.1 测井校正 | 第35页 |
2.3.2 地震特征 | 第35-36页 |
2.3.3 陆相页岩油井速度分析 | 第36-38页 |
2.3.4 页岩油井地震特征 | 第38-40页 |
第3章 页岩油地质“甜点”特征 | 第40-55页 |
3.1 沙河街组页岩油特征 | 第40-41页 |
3.1.1 沙河街组页岩油地质特征 | 第40页 |
3.1.2 沙河街组页岩油地质“甜点”特征 | 第40-41页 |
3.2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第41-47页 |
3.2.1 有机质类型 | 第42-43页 |
3.2.2 原始有机质丰度 | 第43-44页 |
3.2.3 有机质生烃潜力 | 第44-45页 |
3.2.4 有机质成熟度 | 第45-46页 |
3.2.5 油气生成体积和排烃 | 第46-47页 |
3.3 页岩储层特征 | 第47-51页 |
3.3.1 页岩有机质和孔隙度的变化 | 第47-48页 |
3.3.2 页岩孔隙度与孔隙体积特征 | 第48-49页 |
3.3.3 矿物特征 | 第49-50页 |
3.3.4 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特征 | 第50-51页 |
3.4 沙河街组页岩油发展前景探讨 | 第51-55页 |
3.4.1 沙河街组页岩油富集模式探讨 | 第51-52页 |
3.4.2 沙河街组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借鉴经验 | 第52-53页 |
3.4.3 沙河街组页岩油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 | 第53页 |
3.4.4 沙河街组页岩油勘探前景探讨 | 第53-55页 |
第4章 沙河街组页岩油井岩石物理特征 | 第55-80页 |
4.1 岩石物理参数的获取-静态法 | 第55-57页 |
4.1.1 杨氏模量的获取 | 第55页 |
4.1.2 泊松比的获取 | 第55-56页 |
4.1.3 体积模量的获取 | 第56-57页 |
4.2 岩石物理参数的获取-动态法 | 第57-59页 |
4.2.1 岩石物理参数的获取 | 第57-58页 |
4.2.2 横波速度的获取 | 第58-59页 |
4.3 济阳坳陷页岩油井岩石物理特征 | 第59-80页 |
4.3.1 沾化凹陷 | 第59-66页 |
4.3.2 东营凹陷 | 第66-74页 |
4.3.3 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地震反射特征 | 第74-80页 |
第5章 页岩油井AVO正演模拟与反演 | 第80-120页 |
5.1 叠前储层预测技术 | 第80-85页 |
5.1.1 AVO技术的理论基础-Zoeppritz方程 | 第80-84页 |
5.1.2 流体替代方程——Gassmann方程 | 第84-85页 |
5.2 研究区页岩油井AVO正演模拟 | 第85-112页 |
5.2.1 AVO正演模拟-罗69井 | 第85-96页 |
5.2.2 AVO正演模拟-罗67井 | 第96-105页 |
5.2.3 AVO正演模拟-罗42井 | 第105-107页 |
5.2.4 AVO正演模拟-罗20井 | 第107-112页 |
5.3 AVO反演分析 | 第112-120页 |
5.3.1 AVO属性反演理论 | 第112-113页 |
5.3.2 AVO交汇图分析 | 第113页 |
5.3.3 研究区AVO反演 | 第113-120页 |
第6章 页岩油井叠前和叠后反演 | 第120-132页 |
6.1 叠前同步反演理论 | 第120-127页 |
6.1.1 研究区叠前同步反演 | 第122-127页 |
6.2 叠后波阻抗反演理论 | 第127-132页 |
6.2.1 研究区叠后波阻抗反演 | 第128-132页 |
第7章 页岩油“甜点”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 第132-156页 |
7.1 甜点预测理论和方法 | 第132-135页 |
7.1.1 有机质丰度 | 第133页 |
7.1.2 有机质成熟度 | 第133-134页 |
7.1.3 页岩孔隙度 | 第134页 |
7.1.4 地层压力 | 第134页 |
7.1.5 页岩脆性指数 | 第134-135页 |
7.2 页岩油“甜点”地震预测 | 第135-141页 |
7.2.1 有机质丰度预测 | 第135-136页 |
7.2.2 页岩有机质成熟度预测 | 第136-137页 |
7.2.3 页岩孔隙度预测 | 第137-138页 |
7.2.4 页岩孔隙压力和压力系数预测 | 第138-140页 |
7.2.5 页岩脆性指数预测 | 第140-141页 |
7.3 页岩油“甜点”影响因素探讨 | 第141-145页 |
7.3.1 有机质丰度影响因素 | 第141页 |
7.3.2 有机质成熟度影响因素 | 第141-142页 |
7.3.3 页岩孔隙度影响因素 | 第142-143页 |
7.3.4 页岩超压影响因素 | 第143-144页 |
7.3.5 页岩脆性指数影响因素 | 第144-145页 |
7.4 页岩油、气和黏土矿物速度探讨 | 第145-156页 |
7.4.1 沙河街组页岩速度预测 | 第145-148页 |
7.4.2 黏土矿物速度探讨 | 第148-149页 |
7.4.3 Bakken和Kimmeridge页岩速度 | 第149-151页 |
7.4.4 富黏土烃源岩岩石物理特征 | 第151-156页 |
结论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3页 |
个人简介 | 第173-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