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3-24页 |
1.1 内生固氮菌 | 第14-15页 |
1.2 内生固氮细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5-16页 |
1.2.1 生物固氮作用 | 第15页 |
1.2.2 促生作用 | 第15页 |
1.2.3 溶磷作用 | 第15页 |
1.2.4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 第15-16页 |
1.3 影响内生固氮菌的因素 | 第16-17页 |
1.4 nifH基因 | 第17-18页 |
1.4.1 nifH基因的特征及分类 | 第17页 |
1.4.2 环境样品中nifH多样性的检测 | 第17-18页 |
1.4.3 nifH基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甘蔗的联合固氮研究 | 第18-20页 |
1.6 国内甘蔗内生固氮菌研究 | 第20-21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ROC22叶片和茎内生固氮菌nifH的检测 | 第24-34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4-25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5页 |
2.2 方法 | 第25-28页 |
2.2.1 DX120E和E.coil的培养 | 第25-26页 |
2.2.2 DNA的提取 | 第26页 |
2.2.3 蛋白质的提取 | 第26页 |
2.2.4 nifH基因PCR检测 | 第26-27页 |
2.2.5 nifH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3.1 叶片DNA和蔗茎DNA的提取 | 第28页 |
2.3.2 不同引物对甘蔗叶片和蔗茎nifH基因检测 | 第28-30页 |
2.3.2.1 甘蔗叶片nifH基因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2.3.2.2 蔗茎nifH基因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2.3.3 叶片和茎nifH蛋白的SDS-PAGE电泳 | 第30-31页 |
2.3.4 叶片和蔗茎内生固氮菌nifH蛋白的检测 | 第31-32页 |
2.3.4.1 叶片内生固氮菌nifH蛋白检测 | 第31页 |
2.3.4.2 茎内生固氮菌nifH蛋白检测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3页 |
2.4.1 ROC22叶片和蔗茎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DNA水平的检测 | 第32页 |
2.4.2 ROC22叶片和茎中固氮酶nifH铁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32-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3 氮肥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片内生固氮菌nifH表达多样性的影响 | 第34-55页 |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4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3.1.2 主要试验设备 | 第34页 |
3.1.3 试验主要试剂 | 第3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3.2.1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34-35页 |
3.2.2 甘蔗叶片总RNA的提取及cDNA反转录 | 第35页 |
3.2.3 甘蔗叶片DNA的提取 | 第35页 |
3.2.4 PolyF/PolyR引物在DNA和RNA水平扩增叶片nifH基因 | 第35页 |
3.2.5 巢式PCR扩增甘蔗叶片表达的nifH基因 | 第35-36页 |
3.2.6 PCR产物的胶回收 | 第36页 |
3.2.7 甘蔗叶片nifH基因的克隆 | 第36-37页 |
3.2.8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 第37页 |
3.2.9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1页 |
3.3.1 施氮和不施氮处理不同品种甘蔗叶片总RNA和总D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3.3.2 nifH基因在DNA水平和RNA水平的PCR检测 | 第38-39页 |
3.3.3 I引物巢式PCR及nifH基因的克隆 | 第39-45页 |
3.3.3.1 I引物PCR结果 | 第39-40页 |
3.3.3.2 I引物扩增的nifH基因测序 | 第40-41页 |
3.3.3.3 nifH基因序列比对(I引物) | 第41-44页 |
3.3.3.4 nifH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I引物) | 第44-45页 |
3.3.4 P引物巢式PCR及nifH基因的克隆 | 第45-51页 |
3.3.4.1 P引物PCR结果 | 第45-46页 |
3.3.4.2 P引物扩增nifH基因测序 | 第46-47页 |
3.3.4.3 nifH基因序列比对(P引物) | 第47-50页 |
3.3.4.4 系统发育分析(P引物) | 第50-51页 |
3.4 讨论 | 第51-54页 |
3.4.1 固氮菌nifH基因在DNA和RNA水平的检测 | 第51-52页 |
3.4.2 用两对巢式PCR引物克隆的nifH基因序列 | 第52页 |
3.4.3 氮肥对不同品种甘蔗叶片nifH基因表达多样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3.5 小结 | 第54-55页 |
4 氮肥对不同品种甘蔗叶片内生固氮菌nifH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55-62页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55页 |
4.1.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5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4.2.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55页 |
4.2.2 叶片蛋白的提取与Western blot检测 | 第55-56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5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4.3.1 不同时期各个甘蔗样品叶片总蛋白的提取 | 第56-57页 |
4.3.2 施氮及不施氮处理下不同甘蔗品种叶片内生固氮菌nifH铁蛋白的检测 | 第57页 |
4.3.3 氮肥对不同甘蔗品种不同时期叶片nifH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57-60页 |
4.3.3.1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4.3.3.2 施氮和不施氮处理下不同时期不同品种nifH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 第58-60页 |
4.4 讨论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2页 |
5 氮肥对不同品种甘蔗叶片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66页 |
5.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62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5.1.2 主要实验设备及用具 | 第62页 |
5.1.3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第62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5.2.1 样品乙烯含量测定 | 第62-63页 |
5.2.2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5.4 讨论 | 第65页 |
5.5 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66-67页 |
6.3 问题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