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岩溶水系统组成 | 第13-15页 |
·利用δ~(13)C研究流域碳素循环 | 第15-16页 |
·利用δ~(15)N研究流域氮素循环 | 第16-18页 |
·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 | 第18-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3-3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3-26页 |
·自然地理 | 第23页 |
·水文地质 | 第23-25页 |
·人类活动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降雨量与流量监测 | 第26-27页 |
·水样采集与测试 | 第27页 |
·土样采集与测试 | 第27-28页 |
·同位素测试 | 第28-31页 |
第3章 流域岩溶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47页 |
·岩溶水系统组成 | 第31-32页 |
·岩溶水系统水文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岩溶水系统水化学变化特征 | 第33-41页 |
·岩溶水地球化学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41-44页 |
·岩溶水地球化学形成途径 | 第41-42页 |
·岩溶水地球化学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7页 |
第4章 流域土壤系统碳氮分布及其同位素分异特征 | 第47-61页 |
·不同植被下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 第48-53页 |
·不同植被下土壤含水量和pH值变化 | 第48-49页 |
·不同植被下土壤总有机碳和溶解碳变化 | 第49-51页 |
·不同植被下土壤全氮和溶解氮变化 | 第51-53页 |
·土壤溶解碳氮变化相关分析 | 第53页 |
·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氮同位素分异特征 | 第53-57页 |
·不同植被有机氮同位素分异特征 | 第53-54页 |
·不同植被下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 | 第54-57页 |
·不同植被下土壤水δ~(13)C_(DIC)分异特征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1页 |
第5章 流域岩溶水系统碳同位素特征与岩溶作用 | 第61-77页 |
·岩溶水系统DIC动态变化 | 第61-63页 |
·岩溶水系统δ~(13)C_(DIC)特征 | 第63-66页 |
·流域岩溶作用 | 第66-75页 |
·岩溶作用方式 | 第66-72页 |
·岩溶作用强度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流域岩溶水系统氮同位素特征与氮源识别 | 第77-85页 |
·岩溶水系统硝态氮动态变化 | 第77-78页 |
·岩溶水系统δ~(15)N_(NO3)特征 | 第78-79页 |
·岩溶水系统硝态氮来源识别 | 第79-82页 |
·δ~(15)N_(NO3)与δ~(13)C_(DIC)的关系及其意义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作者简历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