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2.1 亲环境行为 | 第9-10页 |
2.2 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0-13页 |
2.2.1 人口学变量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 第10-12页 |
2.2.2 心理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 第12-13页 |
2.3 亲环境行为的理论模型 | 第13-18页 |
2.3.1 早期线性模型 | 第13-14页 |
2.3.2 合理行动理论模型 | 第14-15页 |
2.3.3 计划行为理论 | 第15-16页 |
2.3.4 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 | 第16-17页 |
2.3.5 规范激活模型 | 第17页 |
2.3.6 价值基础理论 | 第17-18页 |
3 研究构想 | 第18-20页 |
3.1 总体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3.2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4 研究工具的修订 | 第20-30页 |
4.1 引言 | 第20-21页 |
4.2 方法 | 第21-23页 |
4.2.1 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4.2.2 研究材料 | 第22-23页 |
4.2.3 研究程序 | 第2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4.3.1 项目分析 | 第23-24页 |
4.3.2 效度分析 | 第24-29页 |
4.3.3 信度分析 | 第29-30页 |
5 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现状的调查 | 第30-37页 |
5.1 引言 | 第30-31页 |
5.2 方法 | 第31-32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5.2.2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5.2.3 研究程序 | 第32页 |
5.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32页 |
5.3 结果 | 第32-34页 |
5.3.1 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及其他变量的描述统计 | 第32-33页 |
5.3.2 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及其他变量在性别、年级和居住地方面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5.4 讨论 | 第34-37页 |
5.4.1 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 | 第34-36页 |
5.4.2 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36页 |
5.4.3 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变量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5.4.4 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变量在居住地上的差异分析 | 第37页 |
6 大学生的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7-46页 |
6.1 引言 | 第37-41页 |
6.2 方法 | 第41页 |
6.2.1 研究对象 | 第41页 |
6.2.2 研究工具 | 第41页 |
6.2.3 研究程序 | 第41页 |
6.2.4 数据处理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41页 |
6.3 结果 | 第41-44页 |
6.3.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42页 |
6.3.2 规范激活模型的拓展模型的验证 | 第42-44页 |
6.4 讨论 | 第44-46页 |
7 总讨论 | 第46-48页 |
8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