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

基于公共利益敏感性的城市规划管理支持系统研究—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南京实证分析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章 绪论第18-33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2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8-20页
        1.1.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4页
        1.2.1 研究思路第21页
        1.2.2 研究框架第21-22页
        1.2.3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3 研究区域概况第24-33页
        1.3.1 南京概况第24-25页
        1.3.2 南京政府建设的新趋势第25-27页
        1.3.3 南京城市规划管理与公共利益维护第27-32页
        1.3.4 研究重点界定第32-33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3-53页
    2.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33-41页
        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渊源第33-34页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内容第34-37页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及应用进展第37-41页
    2.2 城市规划管理第41-45页
        2.2.1 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内容第41页
        2.2.2 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第41-45页
    2.3 规划支持系统第45-51页
        2.3.1 规划支持系统定义及框架第45-47页
        2.3.2 规划支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异同第47-48页
        2.3.3 国外规划支持系统研究进展第48-50页
        2.3.4 国内规划支持系统研究进展第50-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城市规划空间公共利益剖析第53-70页
    3.1 基于新公共服务的城市规划空间公共利益界定第53-64页
        3.1.1 公共利益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第53-57页
        3.1.2 城市规划公共利益的承载主体第57-58页
        3.1.3 基于新公共服务的城市空间公共利益视角辨析第58-59页
        3.1.4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的特性第59-62页
        3.1.5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敏感性和城市规划公共利益敏感空间第62-64页
    3.2 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城市空间公共利益问题第64-67页
    3.3 基于新公共服务的城市规划管理支持系统框架构建第67-70页
        3.3.1 系统目标第67页
        3.3.2 构建思路第67页
        3.3.3 实现途径第67-68页
        3.3.4 总体框架第68-70页
第四章 公共利益导向的城市空间分类与空间定位第70-99页
    4.1 公共利益导向的城市规划空间分类和空间定位的原则第70-73页
    4.2 公共利益导向的城市空间分类标准构建第73-96页
        4.2.1 城市空间分类的划分标准第73-74页
        4.2.2 城市空间分类的编码规则第74-75页
        4.2.3 公共利益导向的城市空间分类体系构建第75-92页
        4.2.4 基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的空间分类修正第92-96页
    4.3 城市规划空间定位的设计与实现第96-99页
        4.3.1 数学基础第96-97页
        4.3.2 技术框图第97页
        4.3.3 技术实现第97-99页
第五章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敏感性评价与敏感区划第99-135页
    5.1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敏感性评价体系构建第99-114页
        5.1.1 评价认知第99-100页
        5.1.2 评价系统及其技术路线第100-101页
        5.1.3 评价标准第101-102页
        5.1.4 评价指标第102-107页
        5.1.5 评价方法第107-114页
    5.2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敏感性评价结果和分析第114-123页
        5.2.1 评价结果第114页
        5.2.2 单因子评价第114-121页
        5.2.3 综合评价第121-123页
    5.3 公共利益敏感区划定第123-130页
        5.3.1 特定政策类第123-124页
        5.3.2 空间功能类敏感区划第124-130页
    5.4 基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评价验证第130-132页
    5.5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敏感性评价规划支持子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32-135页
        5.5.1 数学基础第132页
        5.5.2 技术框图第132页
        5.5.3 技术实现第132-135页
第六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支持库建立与系统设计第135-158页
    6.1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概述第135-137页
    6.2 技术框图第137-138页
    6.3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支持库建库与管理第138-149页
        6.3.1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支持库数据构成第138-139页
        6.3.2 基础资料库的建立第139-140页
        6.3.3 规划管理库的建立第140页
        6.3.4 法律法规库的建立第140-142页
        6.3.5 审批事项库的建立第142-143页
        6.3.6 支持策略库的建立第143-149页
    6.4 基于If Then模型的建设用地规划支持模块原型设计第149-158页
        6.4.1 If Then概念模型第150页
        6.4.2 公共利益导向下的用地管理规划支持模块原型设计第150-155页
        6.4.3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监查模块原型设计第155-158页
第七章 实证分析第158-182页
    7.1 实证案例基本情况介绍第158-159页
        7.1.1 区位与研究范围第158-159页
        7.1.2 研究范围概况第159页
    7.2 燕子矶新城区城市规划空间定位实证分析第159-168页
        7.2.1 数据来源第159页
        7.2.2 城市规划空间定位的结果第159-167页
        7.2.3 公共利益导向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第167-168页
    7.3 燕子矶新城区城市空间公共利益敏感区划实证分析第168-174页
        7.3.1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敏感性分级第168-171页
        7.3.2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敏感性分类第171-174页
    7.4 神农路保障房项目的规划管理实证分析第174-182页
        7.4.1 项目背景第174页
        7.4.2 基本情况介绍第174-175页
        7.4.3 相关空间数据分析第175-176页
        7.4.4 用地规划管理结果第176-18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82-186页
    8.1. 研究结论第182-184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84-185页
    8.3. 研究展望第185-186页
附录第186-200页
    1.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贡献评价结果第186-193页
    2. 城市空间公共利益侵占评价结果第193-20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00-212页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212-214页
    1. 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第212页
    2. 论文第212页
    3. 科研课题第212-213页
    4. 获奖第213-214页
致谢第214-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花黄色素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下一篇: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三年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