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变质岩论文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中富Si金红石的地球化学意义及53Mn-53Cr体系对CO碳质球粒陨石中球粒形成的时空制约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第12-17页
        1.1.1 金红石的地球化学角色第12页
        1.1.2 高温高压条件下Si的地球化学行为第12-14页
        1.1.3 球粒及其年代学研究综述第14-15页
        1.1.4 球粒的其他研究热点第15页
        1.1.5 Cr同位素宇宙化学第15-17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20页
        1.2.1 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富Si金红石的地球化学意义第17-18页
        1.2.2 ~(53)Mn-~(53)Cr体系对CO族碳质球粒陨石形成的时空制约第18-20页
    1.3 完成的工作量第20-21页
第2章 地质背景与样品描述第21-26页
    2.1 大陆俯冲-折返与超高压变质作用第21-23页
    2.2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含金红石榴辉岩第23-24页
    2.3 Ornans (CO)球粒陨石及其球粒第24-26页
第3章 金红石的原位分析方法及结果第26-36页
    3.1 分析方法第26-28页
        3.1.1 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第26页
        3.1.2 LA-ICP-MS分析第26-27页
        3.1.3 NanoSIMS元素mapping分析第27-28页
    3.2 结果第28-36页
        3.2.1 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结果第28-29页
        3.2.2 LA-ICP-MS分析结果第29-30页
        3.2.3 NanoSIMS元素mapping结果第30-36页
第4章 CO族球粒的元素、同位素分析方法及结果第36-41页
    4.1 分析方法第36-37页
        4.1.1 球粒主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第36页
        4.1.2 球粒的Mn/Cr分析方法第36页
        4.1.3 球粒的Cr同位素测试方法第36-37页
    4.2 结果第37-41页
        4.2.1 Ornans球粒的主量元素结果第37-38页
        4.2.2 球粒Mn-Cr体系的结果第38-41页
第5章 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富Si金红石的地球化学意义第41-48页
    5.1 变质岩中富Si金红石-示踪超高压变质作用第41-42页
    5.2 地球深部Si的地球化学行为—金红石及其它高压矿物中6次配位的Si第42-45页
    5.3 富Si金红石对陆壳物质俯冲深度的制约第45-48页
第6章 ~(53)Mn-~(53)Cr体系对CO碳质球粒陨石中球粒的时空制约第48-59页
    6.1 球粒的形成时间第48-52页
        6.1.1 CO球粒的Mn-Cr年龄第48页
        6.1.2 CO球粒的Al-Mg、Mn-Cr年龄不一致第48-49页
        6.1.3 球粒年代学概述及其对球粒起源的意义第49-52页
    6.2 Cr同位素对CO球粒起源的制约第52-56页
        6.2.1 挥发过程第52-54页
        6.2.2 混合过程第54-56页
    6.3 对球粒形成模型的制约第56-59页
第7章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0页
致谢第70-72页
在读期间的发表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目视觉中半全局匹配算法的硬件架构研究
下一篇:华北东南缘五河杂岩的古元古代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及其与胶—辽—吉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