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第12页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简要评价第15页
    1.3 选题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1.3.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5-16页
        1.3.2 整体性治理理论第16页
        1.3.3 生命周期理论第16-17页
    1.4 电子政务的基本内涵第17-19页
        1.4.1 政务网站的概念第17页
        1.4.2 电子政务的概念第17-18页
        1.4.3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第18页
        1.4.4 三者之间的联系第18-19页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20页
        1.5.1 研究思路第19页
        1.5.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我国政务网站建设的现状第20-25页
    2.1 我国政务网站建设的历程和趋势第20-22页
        2.1.1 我国政务网站建设的历程第20-21页
        2.1.2 我国政务网站建设的趋势第21-22页
    2.2 我国政务网站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2.2.1 规划不到位,网站服务结构存在“供需错配”第22页
        2.2.2 管理碎片化,网站运行模式存在“成本黑洞”第22-23页
        2.2.3 评估标准差异大, 网站质量水平存在“潮汐周期”第23页
    2.3 选择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进行案例分析的原因第23-25页
第三章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的案例描述第25-33页
    3.1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背景第25-27页
        3.1.1 成都高新区经济与区划概况第25页
        3.1.2 成都高新区建设新政务网站的必要性第25-27页
    3.2 成都高新区推进政务网站建设的总体思路及历程第27-28页
        3.2.1 总体思路第27页
        3.2.2 建设历程第27-28页
    3.3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的具体做法第28-30页
        3.3.1 在规划上,从“自我”到“公众”为中心转换第28-29页
        3.3.2 在管理体制上,将“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第29页
        3.3.3 在绩效评估上,变“软约束”为“硬约束”第29-30页
    3.4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的主要成效第30-31页
        3.4.1 政务网站成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站式”入口第30页
        3.4.2 形成灵活的管理体制,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第30页
        3.4.3 形成高效实用的绩效评估体系,平滑公共服务质量第30-31页
    3.5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的典型性第31-33页
        3.5.1 规划兼顾用户需求和应用实践第31页
        3.5.2 管理体制兼顾矩阵化、扁平化和科层次特点第31-32页
        3.5.3 绩效评估从各自为政到多元一体第32-33页
第四章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的规划分析第33-37页
    4.1 规划在政务网站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第33-34页
        4.1.1 规划决定着政务网站的服务内容第33页
        4.1.2 规划决定着政务网站的服务重点第33-34页
        4.1.3 规划决定着政务网站的服务寿命第34页
    4.2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规划制定的原则第34-35页
        4.2.1 从提供公共服务的适宜性角度制定第34-35页
        4.2.2 从与公众交流中所处的角色地位制定第35页
        4.2.3 从延长产品成熟期的角度制定第35页
    4.3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规划执行的经验第35-37页
        4.3.1 从内容规划角度,提升一线人员工作积极性第35-36页
        4.3.2 从场景规划角度,保障重点业务的快速响应第36页
        4.3.3 从安全规划角度,保证业务运行的长期稳定性第36-37页
第五章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的管理体制分析第37-42页
    5.1 管理体制在政务网站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第37-38页
        5.1.1 管理体制决定着政务网站的服务队伍第37页
        5.1.2 管理体制决定着政务网站的服务成本第37-38页
        5.1.3 管理体制决定着政务网站的服务效果第38页
    5.2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管理体制的组成第38-40页
        5.2.1 以宣传部门为主线的机构设置第38-39页
        5.2.2 有效降低业务成本的知识管理体系第39-40页
        5.2.3 多方参与业务优化的模拟参谋系统第40页
    5.3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管理体制的经验第40-42页
        5.3.1 多挖掘现有资源,“从下到上”减少信息孤岛第40-41页
        5.3.2 通过技术实现分权激励机制,增强授权主动性第41页
        5.3.3 扩张前台权限集合“网站+”,提升服务便捷度第41-42页
第六章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的绩效评估分析第42-45页
    6.1 绩效评估在政务网站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第42页
        6.1.1 绩效评估决定着政务网站服务的实际重点第42页
        6.1.2 绩效评估决定着政务网站服务的稳定性成本第42页
    6.2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第42-43页
        6.2.1 专项评估体系保障网站服务项目的重点第43页
        6.2.2 日常评估体系保障网站服务质量的稳定第43页
    6.3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绩效评估的经验第43-45页
        6.3.1 激发人员的自组织能力,培养日常自评习惯第44页
        6.3.2 结合部门年度绩效评估,形成全员关注机制第44-45页
第七章 成都高新区政务网站建设的启示第45-49页
    7.1 定位准确的规划是政务网站的资源保障第45-46页
        7.1.1 以用户为中心,提高资源覆盖面第45页
        7.1.2 以场景整合为实现方式,提高资源精准度第45页
        7.1.3 以多种平台为载体,提高资源获取度第45-46页
    7.2“三集”管理体制是政务网站的低成本运行保障第46-47页
        7.2.1 信息集中,降低信息分割成本第46页
        7.2.2 资源集约,降低全区服务运行成本第46页
        7.2.3 知识集约降低全区服务培训成本第46-47页
    7.3 复合绩效评估体系是政务网站的质量保障第47-49页
        7.3.1 分解日常与专项,降低绩效评估目标模糊度第47页
        7.3.2 实行综合评估法,提升绩效评估目标简易度第47页
        7.3.3 实施电子化监测,提升绩效评估目标自动化度第47-49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49-51页
    8.1 研究结论第49-50页
    8.2 研究不足第50页
    8.3 研究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C航电网络仿真系统的开发与测试应用
下一篇:某公司基层党组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