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 ·国际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背景 | 第12-13页 | 
| ·浙江的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第17-18页 | 
|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值的预测研究 | 第18页 | 
|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8-19页 |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34页 | 
| ·发展观的研究阶段 | 第19-21页 | 
| ·经济发展观阶段 | 第19-20页 | 
| ·社会发展观阶段 | 第20页 | 
| ·可持续发展观阶段 | 第20-21页 | 
| ·科学发展观阶段 | 第21页 | 
| ·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 | 第21-25页 | 
| ·经济发展的内涵 | 第21-23页 | 
| ·社会发展的内涵 | 第23-24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4-25页 | 
| ·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研究 | 第25-29页 | 
| ·城市发展现代化评价指标 | 第25-26页 | 
|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第26-27页 | 
| ·社会发展指标 | 第27-29页 | 
|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研究 | 第29-32页 | 
| ·新中国实施的11个五年计划和规划的发展指标 | 第32页 | 
| ·区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 | 第32-34页 | 
| 3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 第34-44页 | 
| ·评价指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 ·"包容性增长"理论 | 第34-35页 | 
| ·系统论 | 第35页 | 
|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功能 | 第35-36页 | 
|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遴选原则 | 第36-37页 | 
| ·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 | 第37-44页 | 
| 4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 第44-56页 | 
|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第44-48页 | 
|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48-50页 | 
|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 | 第50-53页 | 
|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53-56页 | 
| ·信度检验 | 第53-54页 | 
| ·效度检验 | 第54-56页 | 
| 5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值预测 | 第56-64页 | 
|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 第56-59页 | 
| ·保持经济平稳适度增长 | 第56-57页 | 
|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57页 | 
| ·绿色发展,建立低碳浙江 | 第57-58页 |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第58-59页 | 
|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值预测 | 第59-64页 | 
| 6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4-72页 | 
| ·加强区域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64-68页 | 
| ·技术创新 | 第65-66页 | 
| ·政策创新 | 第66页 | 
| ·服务创新 | 第66-67页 | 
| ·知识创新 | 第67-68页 | 
| ·改善公共服务,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 第68-69页 | 
| ·公共教育 | 第68页 | 
| ·公共医疗卫生 | 第68-69页 | 
| ·公共安全 | 第69页 | 
| ·发展社会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 第69-71页 | 
| ·养老保障 | 第69-70页 | 
| ·就业保障 | 第70页 | 
| ·住房保障 | 第70页 | 
| ·最低生活保障 | 第70-71页 | 
| ·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绿色低碳浙江建设 | 第71-72页 | 
|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 第71页 | 
|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 第71页 | 
| ·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 | 第71-72页 | 
| 7 小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小结 | 第72页 |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附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