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中国古代善待弱势群体制度的法理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0-13页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综述第10-12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弱势群体的内涵与外延第13-17页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内涵第13-14页
    第二节 弱势群体的特征第14-15页
    第三节 弱势群体的外延第15-17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善待弱势群体法律制度的思想渊源第17-22页
    第一节 西周忧患意识的觉醒——以“德”配天第17-18页
    第二节 孔子天道的人道化——推己之“恕”第18-19页
    第三节 孟子性善说的提出——恻隐之“心”第19-21页
    第四节 小康儒学派的“大同思想”第21-22页
第三章 中国古代善待弱势群体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第22-33页
    第一节 起兴阶段——西周时期善待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第22-23页
    第二节 发展阶段——汉朝时期善待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第23-25页
    第三节 成熟阶段——唐朝时期善待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第25-30页
    第四节 完善阶段——宋明清时期善待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第30-33页
第四章 中国古代善待弱势群体法律制度的实践第33-36页
    第一节 对鳏寡孤独的倾向性保护第33-35页
    第二节 对贫困者的司法保护第35-36页
第五章 当代中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第36-46页
    第一节 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36-39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制度设计第39-41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的不足第41-43页
    第四节 古代中国弱势群体善待制度对当下中国的启示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出口骗税的法律治理研究
下一篇:论传统中国司法过程中的情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