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2.1 地下水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2.1.1 地下水含氯有机物的污染及危害 | 第12-13页 |
2.1.2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 第13页 |
2.2 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方法 | 第13-14页 |
2.2.1 含铅废水 | 第14页 |
2.3 脱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4 纳米零价铁应用于水污染修复 | 第17-24页 |
2.4.1 零价金属修复的发展 | 第17页 |
2.4.2 纳米零价铁概述 | 第17-19页 |
2.4.3 纳米零价铁与重金属和含氯有机物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19-24页 |
2.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3 矿物包裹纳米零价铁处理水中三氯甲烷的研究 | 第26-41页 |
3.1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29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3.1.2 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3.1.3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 | 第27页 |
3.1.4 纳米零价铁的表征 | 第27页 |
3.1.5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28页 |
3.1.6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28-29页 |
3.2 三氯甲烷处理试验 | 第29-30页 |
3.3 K-Fe~0对水中CHCl_3的去除效果 | 第30-32页 |
3.3.1 pH值对三氯甲烷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2 投加量对去除三氯甲烷的影响 | 第31页 |
3.3.3 初始浓度对去除三氯甲烷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 B-Fe~0对水中CHCl_3的去除效果 | 第32-34页 |
3.4.1 pH值对三氯甲烷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2 投加量对去除三氯甲烷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3 初始浓度对去除三氯甲烷的影响 | 第34页 |
3.5 Z-Fe~0对水中CHCl_3的去除效果 | 第34-36页 |
3.5.1 pH值对三氯甲烷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2 投加量对去除三氯甲烷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3 初始浓度对去除三氯甲烷的影响 | 第36页 |
3.6 Fe~0对水中CHCl_3的去除效果 | 第36-39页 |
3.6.1 pH值对三氯甲烷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2 投加量对去除三氯甲烷的影响 | 第37-38页 |
3.6.3 初始浓度对去除三氯甲烷的影响 | 第38-39页 |
3.7 包裹型纳米零价铁脱氯机理分析 | 第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包裹纳米零价铁降解地下水中三氯甲烷试验 | 第41-57页 |
4.1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和表征 | 第41-43页 |
4.1.1 实验药品和器材 | 第41-42页 |
4.1.2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 | 第42页 |
4.1.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2-43页 |
4.1.4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3页 |
4.2 TCM降解柱实验 | 第43-44页 |
4.3 CMC-nZVI对水中TCM的去除效果 | 第44-47页 |
4.3.1 不同反应时间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2 TCM初始浓度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3 不同水流量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 Agar-nZVI对水中TCM的去除效果 | 第47-51页 |
4.4.1 不同反应时间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2 TCM初始浓度对TCM脱氯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3 不同水流量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4.5 Starch-nZVI对水中TCM的去除效果 | 第51-53页 |
4.5.1 不同反应时间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51页 |
4.5.2 TCM初始浓度对TCM脱氯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5.3 不同水流量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6 nZVI对水中TCM的去除效果 | 第53-55页 |
4.6.1 不同反应时间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页 |
4.6.2 TCM初始浓度对TCM脱氯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6.3 不同水流量对TCM去除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7 反应机理 | 第55-5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CMC包裹纳米零价铁处理水中三氯甲烷和铅正交试验 | 第57-69页 |
5.1 仪器与药品 | 第57-58页 |
5.2 TCM和铅降解正交试验方法 | 第58-60页 |
5.3 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60-66页 |
5.3.1 正交试验结果 | 第60-61页 |
5.3.2 直观分析 | 第61页 |
5.3.3 pH值对总去除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4 不同反应物对总去除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5 初始浓度对总去除率的影响 | 第63页 |
5.3.6 投加量对总去除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7 反应时间对总去除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8 方差分析 | 第65-66页 |
5.4 最优条件下对三氯甲烷和铅的降解试验 | 第66-67页 |
5.5 三氯甲烷和铅的降解机理分析 | 第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绿色合成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四氯化碳 | 第69-79页 |
6.1 纳米零价铁的绿色合成及表征 | 第69-72页 |
6.1.1 主要试剂 | 第69-70页 |
6.1.2 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 第70页 |
6.1.3 纳米零价铁的绿色合成的流程图 | 第70-71页 |
6.1.4 树叶提取液中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71页 |
6.1.5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71页 |
6.1.6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71-72页 |
6.2 CTC降解试验 | 第72页 |
6.3 纳米零价铁绿色合成的正交试验 | 第72-73页 |
6.3.1 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72-73页 |
6.3.2 正交试验表及结果 | 第73页 |
6.4 紫叶小檗树叶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零价铁对地下水中CTC的去除效果 | 第73-75页 |
6.4.1 初始浓度对CTC去除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6.4.2 pH值对CTC去除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6.4.3 投加量对CTC去除率的影响 | 第75页 |
6.5 反应动力学 | 第75-78页 |
6.5.1 绿色合成纳米零价铁去除CTC的反应动力学 | 第76-78页 |
6.6 反应机理 | 第78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7 结论与创新 | 第79-81页 |
7.1 结论 | 第79-80页 |
7.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80-81页 |
8 问题与不足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