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牵引变电所、变电设备论文

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直挂变流器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33页
    1.1 电气化牵引供电系统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第14-25页
        1.1.1 电气化牵引供电系统突出问题第14-18页
        1.1.2 解决电气化牵引供电系统突出问题的对策第18-25页
    1.2 同相牵引供电系统有源补偿装置第25-30页
        1.2.1 有源补偿装置的基本类型第25-27页
        1.2.2 现有大容量有源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第27-30页
    1.3 直挂变流器的提出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0-32页
        1.3.1 直挂变流器提出的背景第30-31页
        1.3.2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1-32页
    1.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2章 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直挂变流器拓扑结构第33-53页
    2.1 MMC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第33-40页
        2.1.1 MMC电路结构第33-36页
        2.1.2 MMC工作原理第36-40页
    2.2 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直挂变流器拓扑结构第40-46页
        2.2.1 有源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常用构成形式第40-42页
        2.2.2 牵引变电所直挂变流器拓扑结构第42-46页
    2.3 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直挂变流器参数设计第46-52页
        2.3.1 半桥子模块MMC型直挂变流器参数第46-49页
        2.3.2 全桥子模块MMC型直挂变流器参数第49-51页
        2.3.3 级联H桥型直挂变流器参数第51-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直挂变流器容量优化第53-94页
    3.1 补偿度与变流器容量优化第53-59页
        3.1.1 无功补偿型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变流器容量满意度优化第54-57页
        3.1.2 有功补偿型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变流器容量满意度优化第57-59页
    3.2 变流器拓扑改进与电力电子器件补偿容量利用率优化第59-68页
        3.2.1 HBSM MMC拓扑改进与电力电子器件补偿容量利用率优化第60-64页
        3.2.2 FBSM MMC拓扑改进与电力电子器件补偿容量利用率优化第64-68页
    3.3 系统结构与变流器容量优化匹配第68-81页
        3.3.1 变电所接线形式与变流器容量优化匹配第68-78页
        3.3.2 多相组合式供电与变流器容量优化第78-81页
    3.4 不同拓扑结构变流器容量比较第81-84页
        3.4.1 功率直通型变流器第81-82页
        3.4.2 无功补偿型变流器第82页
        3.4.3 有功补偿型变流器第82-84页
    3.5 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有源补偿特性与容量优化匹配第84-92页
        3.5.1 双口功率补偿型变流器补偿特性与容量优化匹配第85-86页
        3.5.2 三端功率补偿型变流器补偿特性与容量优化匹配第86-92页
    3.6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4章 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直挂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第94-119页
    4.1 功率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第94-101页
        4.1.1 最近电平逼近第95-96页
        4.1.2 排序法的改进与电容电压平衡第96-101页
    4.2 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与电容能量预估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第101-113页
        4.2.1 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第101-104页
        4.2.2 电容能量预估第104-108页
        4.2.3 CPS-SPWM与电容能量预估的控制策略第108-113页
    4.3 MMC环流抑制方法第113-118页
        4.3.1 MMC环流分析第113-115页
        4.3.2 基于直流分量预测的PR控制器的环流抑制第115-118页
    4.4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5章 基于直挂变流器的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仿真第119-134页
    5.1 功率直通型有源同相牵引供电仿真第119-123页
    5.2 有功补偿型有源同相牵引供电仿真第123-128页
    5.3 无功补偿型有源同相牵引供电仿真第128-133页
    5.4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结论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45-146页
    发表的科研论文第145页
    专利第145-146页
    科研项目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理论界及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