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不同高度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研究第13-15页
        1.2.1 计算理论第13-14页
        1.2.2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结构第15-17页
        1.3.1 国内对异形柱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优点第17页
    1.4 结构体系第17-20页
        1.4.1 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体系第17-19页
        1.4.2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筒)结构第19-20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第22-36页
    2.1 抗震设计理论综述第22-23页
        2.1.1 抗震设计理论发展第22页
        2.1.2 我国抗震设计指导思想第22-23页
    2.2 模态分析法第23-25页
        2.2.1 模态分析理论第23-25页
        2.2.2 模态分析结果的应用第25页
    2.3 反应谱法第25-30页
        2.3.1 反应谱理论第26-28页
        2.3.2 反应谱参数设置第28-29页
        2.3.3 反应谱法的特点第29-30页
    2.4 时程分析法第30-34页
        2.4.1 时程分析理论第30-32页
        2.4.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高度为 60m情况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第36-62页
    3.1 结构模型建立第36-38页
        3.1.1 工程概况第36页
        3.1.2 计算模型第36-38页
    3.2 模态分析第38-45页
        3.2.1 参数对模态分析的影响第45页
    3.3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第45-50页
        3.3.1 地震作用下各层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第46-48页
        3.3.2 地震作用下各层层间剪力第48-49页
        3.3.3 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及侧向刚度比第49-50页
    3.4 线性时程分析第50-59页
        3.4.1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第50-53页
        3.4.2 地震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及加速度时程曲线第53-55页
        3.4.3 地震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时程曲线第55-56页
        3.4.4 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剪力第56-57页
        3.4.5 地震作用下结构耗能分析第57-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4章 高度为 81m情况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第62-88页
    4.1 结构模型建立第62-64页
        4.1.1 工程概况第62页
        4.1.2 计算模型第62-64页
    4.2 模态分析第64-71页
        4.2.1 参数对模态分析的影响第71页
    4.3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第71-76页
        4.3.1 地震作用下各层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第72-74页
        4.3.2 地震作用下各层层间剪力第74-75页
        4.3.3 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及侧向刚度比第75-76页
    4.4 线性时程分析第76-86页
        4.4.1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第76-79页
        4.4.2 地震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及加速度时程曲线第79-81页
        4.4.3 地震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时程曲线第81-82页
        4.4.4 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剪力第82-83页
        4.4.5 地震作用下结构耗能分析第83-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高度为 99m情况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第88-114页
    5.1 结构模型建立第88-91页
        5.1.1 工程概况第88页
        5.1.2 计算模型第88-91页
    5.2 模态分析第91-97页
        5.2.1 参数对模态分析的影响第97页
    5.3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第97-102页
        5.3.1 地震作用下各层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第98-100页
        5.3.2 地震作用下各层层间剪力第100-101页
        5.3.3 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及侧向刚度比第101-102页
    5.4 线性时程分析第102-111页
        5.4.1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第102-104页
        5.4.2 地震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及加速度时程曲线第104-106页
        5.4.3 地震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时程曲线第106-107页
        5.4.4 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剪力第107-108页
        5.4.5 地震作用下结构耗能分析第108-111页
    5.5 本章小结第111-11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6页
    6.1 结论第114页
    6.2 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侧刚度及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异形网架考虑下部结构协同工作和多维地震输入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