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界定 | 第11页 |
1.2.2 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 第11-12页 |
1.2.3 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和机制分析 | 第12页 |
1.2.4 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 第12-13页 |
1.3 水资源承载力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 第13-14页 |
1.3.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 第14页 |
1.3.3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构建和计算 | 第14-16页 |
1.4 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 第19-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2.1.1 流域概况 | 第19页 |
2.1.2 流域分区 | 第19-20页 |
2.2 流域水资源总量 | 第20-23页 |
2.2.1 地表水资源量 | 第20页 |
2.2.2 地下水资源量 | 第20-21页 |
2.2.3 水资源总量 | 第21页 |
2.2.4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 第21-23页 |
2.3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3-30页 |
2.3.1 供水状况 | 第23-24页 |
2.3.2 用水状况 | 第24-26页 |
2.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第26-27页 |
2.3.4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 | 第27-30页 |
第3章 松花江流域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30-40页 |
3.1 松花江流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3.1.1 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 | 第30页 |
3.1.2 流域产业结构演变历程 | 第30-32页 |
3.1.3 流域三次产业构成与全国比较 | 第32-34页 |
3.1.4 流域三次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3.2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的演进互动关系 | 第35-36页 |
3.2.1 水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约束 | 第35-36页 |
3.2.2 产业结构升级对水资源系统的作用 | 第36页 |
3.3 松花江流域产业与用水结构的相关度分析 | 第36-40页 |
3.3.1 相关分析理论 | 第36-37页 |
3.3.2 松花江流域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相关分析 | 第37-40页 |
第4章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第40-56页 |
4.1 水资源承载力概述 | 第40-42页 |
4.1.1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 第40页 |
4.1.2 水资源承载力的特征 | 第40-42页 |
4.2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 第42-53页 |
4.2.1 主要计算参数的设定 | 第43-52页 |
4.2.2 总需水量 | 第52-53页 |
4.3 计算结果 | 第53-56页 |
第5章 松花江流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 第56-70页 |
5.1 松花江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 第56-57页 |
5.2 优化模型 | 第57-62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57-58页 |
5.2.2 模型的约束条件 | 第58-59页 |
5.2.3 模型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59-62页 |
5.3 模型求解 | 第62-64页 |
5.4 松花江流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与措施 | 第64-70页 |
5.4.1 总体布局 | 第64-65页 |
5.4.2 第一产业调整建议 | 第65-67页 |
5.4.3 第二产业调整建议 | 第67-68页 |
5.4.4 第三产业调整建议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及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