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6 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21-28页 |
2.1 “产业”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2-27页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2-24页 |
2.2.2 特色农业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 第28-47页 |
3.1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情况 | 第28-30页 |
3.2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现状及技术分析 | 第30-44页 |
3.2.1 大豆加工市场现状 | 第30-31页 |
3.2.2 大豆产业链、价值链分析 | 第31-34页 |
3.2.3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关键技术分析 | 第34-44页 |
3.3 黑龙江省大豆贸易情况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SWOT分析 | 第47-52页 |
4.1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优势 | 第47-48页 |
4.1.1 地理气候优势 | 第47页 |
4.1.2 产品质量优势 | 第47页 |
4.1.3 技术研发优势 | 第47-48页 |
4.2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 第48-49页 |
4.2.1 外商涌入冲击大豆产业 | 第48页 |
4.2.2 品种差单产水平低 | 第48-49页 |
4.2.3 补贴政策效果不理想 | 第49页 |
4.2.4 深加工能力弱 | 第49页 |
4.3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机遇 | 第49-50页 |
4.4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挑战 | 第50-51页 |
4.4.1 进口大豆成本优势的挑战 | 第50页 |
4.4.2 流通环节受到的挑战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国外大豆产业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52-56页 |
5.1 国外经验借鉴 | 第52-54页 |
5.1.1 美国政府扶持力度大 | 第52页 |
5.1.2 巴西注重科研与政策 | 第52-53页 |
5.1.3 阿根廷重视技术改革 | 第53-54页 |
5.2 国外大豆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54-55页 |
5.2.1 完善大豆保护政策 | 第54-55页 |
5.2.2 优化大豆产业布局 | 第55页 |
5.2.3 加强大豆科研体系建设 | 第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第56-61页 |
6.1 重视产业战略地位,发挥比较优势 | 第56页 |
6.2 大力加强大豆产业基础建设 | 第56页 |
6.3 加快优质大豆基地建设 | 第56-57页 |
6.4 加大扶持政策及补贴,减少豆农后顾之忧 | 第57-58页 |
6.5 加强科研技术支撑,优化产业结构 | 第58页 |
6.6 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加大生产投入 | 第58-59页 |
6.7 防止大豆产业形成垄断 | 第59-6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