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绘画中“静物”的表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5 研究重点及难点 | 第9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2章 静物的定义 | 第10-12页 |
2.1 静物 | 第10-11页 |
2.2 中西方对静物的不同理解 | 第11-12页 |
第3章 静物在中国画中初现端倪 | 第12-16页 |
3.1 中国原始时期的静物表现 | 第12-13页 |
3.2 秦汉时期的静物表现 | 第13-14页 |
3.2.1 先秦时期的帛画和漆画 | 第13-14页 |
3.2.2 秦汉时期的壁画 | 第14页 |
3.3 隋唐五代中国绘画中的静物表现 | 第14-16页 |
第4章 花鸟作为静物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 | 第16-26页 |
4.1 魏晋南北朝时花鸟绘画中的静物表现 | 第16-18页 |
4.2 隋唐时花鸟绘画中的静物表现 | 第18-19页 |
4.3 五代时期花鸟绘画中的静物表现 | 第19-21页 |
4.4 两宋时期花鸟绘画中的静物表现 | 第21-26页 |
4.4.1 院体花鸟绘画中的静物表现 | 第22-24页 |
4.4.2 宋文人花鸟绘画中的静物表现 | 第24-26页 |
第5章 水墨形态花鸟画和岁朝清供题材中的静物表现 | 第26-33页 |
5.1 水墨形态花鸟画中静物题材的转变 | 第26-27页 |
5.2 岁朝清供题材绘画 | 第27-29页 |
5.3 岁朝清供作为静物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 | 第29-33页 |
第6章 近现代静物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 | 第33-40页 |
6.1 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静物表现 | 第33-36页 |
6.1.1 吴昌硕 | 第33-34页 |
6.1.2 齐白石 | 第34-36页 |
6.2 中西绘画融合中静物在中国绘画的发展 | 第36-40页 |
6.2.1 林风眠 | 第37-40页 |
第7章 中国当代水墨静物绘画的表现 | 第40-44页 |
7.1 刘巨德 | 第40-41页 |
7.2 刘进安 | 第41-42页 |
7.3 申卉芪 | 第42-44页 |
第8章 我的绘画中的静物表现运用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