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地表沉陷预计与生态恢复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地表沉陷预测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矿区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路线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煤矿区的地表沉陷 | 第16-21页 |
| ·沉陷机理 | 第16-17页 |
| ·沉陷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沉陷对环境的影响 | 第18-21页 |
| ·自然环境影响 | 第19页 |
| ·社会环境影响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煤矿区沉陷预测 | 第21-29页 |
| ·地表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 | 第21-26页 |
| ·原理 | 第21-22页 |
| ·模式的建立 | 第22-24页 |
| ·参数求取 | 第24-26页 |
| ·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 第26-27页 |
| ·MSPS在煤矿开采沉陷预计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 | 第29-41页 |
| ·沉陷区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 ·恢复生态学 | 第29页 |
| ·矿区生态系统的演替 | 第29-30页 |
| ·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 | 第30-31页 |
| ·复合种群理论 | 第31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31-32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2页 |
| ·沉陷区生态恢复的原则 | 第32-34页 |
| ·自然优先原则 | 第32-33页 |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33页 |
| ·景观安全原则 | 第33-34页 |
| ·综合效益最优原则 | 第34页 |
| ·沉陷区生态恢复措施 | 第34-41页 |
| ·基质改良 | 第34-37页 |
| ·植被恢复 | 第37-39页 |
| ·景观重塑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潞阳昌泰煤矿案例示范 | 第41-67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41-48页 |
| ·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 第41-46页 |
| ·矿井概况 | 第46-48页 |
| ·沉陷预测 | 第48-58页 |
| ·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 ·预测结果 | 第49-53页 |
| ·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 | 第53-58页 |
| ·沉陷区的生态恢复 | 第58-67页 |
| ·不同类型土地生态恢复方案 | 第58-64页 |
| ·方案技术路线总括 | 第64-65页 |
| ·效益分析 | 第65-6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3-74页 |
| 承诺书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