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居住小区规划研究--以德阳市世康.世纪城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概述 | 第15-29页 |
·引言 | 第15页 |
·人居环境的概念 | 第15-19页 |
·国际人居环境未来发展 | 第17-18页 |
·人居环境在居住小区中的主要作用 | 第18-19页 |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居住需求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第21-22页 |
·人居环境的基础科学理论 | 第2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2-28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2-26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3 基于人居环境的居住小区研究 | 第29-38页 |
·引言 | 第29页 |
·居住小区的概念和内容 | 第29-30页 |
·居住小区的概念 | 第29页 |
·居住小区的内容 | 第29-30页 |
·影响居住小区人居环境发展的因素 | 第30-33页 |
·自然环境 | 第30页 |
·人文环境 | 第30-31页 |
·区域环境 | 第31-32页 |
·社会生产力 | 第32页 |
·技术因素 | 第32-33页 |
·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发展历程 | 第33页 |
·我国城市居民住宅现状 | 第33-34页 |
·我国城市居住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居住水平发展不均衡 | 第34-35页 |
·住宅小区建设功能不健全 | 第35页 |
·小区建筑造型忽视了城市整体风格 | 第35页 |
·居住小区在规划时空间环境缺少层次感 | 第35页 |
·居住小区内设计缺少文化内涵 | 第35-36页 |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居住小区规划目标 | 第36-37页 |
·创建生态宜居的居住小区 | 第36页 |
·创建绿色低碳的居住小区 | 第36页 |
·创建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小区 | 第36页 |
·打造具有层次感的空间环境 | 第36-37页 |
·小区建筑与城市风格的一体化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4 案例分析研究 | 第38-53页 |
·引言 | 第38页 |
·研究对象 | 第38-41页 |
·世康.世纪城总体概况 | 第39页 |
·世康.世纪城周围环境 | 第39-40页 |
·世康.世纪城设计原则 | 第40页 |
·世康.世纪城设计理念 | 第40-41页 |
·世康.世纪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 第41-45页 |
·空间总体布局 | 第41-42页 |
·绿化景观系统设计 | 第42-43页 |
·建筑设计 | 第43-44页 |
·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 第44-45页 |
·应用对象的选择 | 第45页 |
·调查时间与调查方法 | 第45-46页 |
·调查时间 | 第45页 |
·调查方法 | 第45-46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社会因素需求度分析 | 第46-47页 |
·建筑因素需求度分析 | 第47-48页 |
·网络因素需求度分析 | 第48页 |
·自然因素需求度分析 | 第48-49页 |
·人类因素需求度分析 | 第49-50页 |
·实地考察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规划设计思想分析 | 第50页 |
·生态环境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建筑设计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网络因素分析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5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在居住小区规划中的应用 | 第53-59页 |
·引言 | 第53页 |
·依托社会因素,打造和谐美好的居住小区 | 第53-54页 |
·依托人类因素,打造具有人文环境的小区 | 第54-55页 |
·依托自然因素,创建生态宜居的居住小区 | 第55-56页 |
·依托网络因素,打造智能化安全小区 | 第56-57页 |
·依托建筑因素,创造体现具有温馨、独特的小区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