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uCrxAl1-xO2-W1-yMoyO3的合成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前言第10页
   ·p-n异质结型复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0-20页
     ·p型半导体物质的类型第11-14页
     ·影响p-n复合型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因素第14-18页
     ·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18-20页
       ·反相微乳液法第18页
       ·水热法第18-19页
       ·溶胶-凝胶法第19页
       ·共沉淀法第19-20页
   ·固溶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氧化物固溶体第20-22页
     ·氮氧化物固溶体第22-23页
     ·硫化物固溶体第23-24页
   ·课题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课题选题意义第24-2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34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27-31页
     ·CuCrO_2的合成第27-28页
     ·CuCr_xAl_(1-x)O_2的合成第28-30页
       ·柠檬酸络合法合成CuCr_xAl_(1-x)O_2第28-29页
       ·甘氨酸燃烧法合成CuCr_xAl_(1-x)O_2第29页
       ·半湿合成法合成CuCr_xAl_(1-x)O_2第29-30页
     ·钨酸分解法合成WO_3第30页
     ·固溶体W_(1-y)Mo_y O_3的合成第30页
       ·共沉淀法合成W_(1-y)Mo_y O_3第30页
       ·固相法合成W_(1-y)Mo_y O_3第30页
     ·p-n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第30-31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31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1-32页
     ·活性测试方法与流程第31-32页
     ·氢气的定量第32页
   ·半导体禁带宽度及能带位置的计算方法第32-34页
第三章 W_(1-y)Mo_yO_3的合成及CuCrO_2-W_(1-y)Mo_y O_3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第34-54页
   ·共沉淀法合成W_(1-y)Mo_y O_3(y=0-0.2)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4-40页
     ·W_(1-y)Mo_yO_3焙烧条件的确立第34-35页
     ·W_(1-y)Mo_yO_3系列样品的性能第35-40页
       ·W_(1-y)Mo_yO_3的表征分析第36-37页
       ·CuCrO_2-W_(1-y)Mo_yO_3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第37-40页
   ·固相法合成W_(1-y)Mo_y O_3(y=0-0.2)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0-45页
     ·W_(1-y)Mo_yO_3焙烧条件的确立第40-41页
     ·W_(1-y)Mo_yO_3系列样品的性能第41-45页
       ·W_(1-y)Mo_yO_3的表征分析第41-43页
       ·CuCrO_2-W_(1-y)Mo_yO_3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第43-45页
   ·W_(1-y)Mo_yO_3稳定性的进一步探究第45-47页
   ·焙烧气氛对W_(1-y)Mo_y O_3(y=0-0.0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7-53页
     ·W_(1-y)Mo_yO_3样品的表征第47-50页
     ·CuCrO_2-W_(1-y)Mo_yO_3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第50-51页
     ·贵金属Ru负载对CuCrO_2-W_(1-y) Mo_yO_3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1-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CuCr_xAl_(1-x)O_2的合成及CuCr_xAl_(1-x)O_2-WO_3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第54-64页
   ·CuCr_xAl_(1-x)O_2(x=0.1-0.9)合成方法的确立第54-56页
   ·固溶体组成对CuCr_xAl_(1-x)O_2-WO_3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6-60页
   ·Ru负载对CuCr_xAl_(1-x) O_2-WO_3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0-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oNi/MgAl2O4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下一篇:正丁醛羟醛缩合反应及与加氢反应过程集成的环境友好催化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