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及工作思路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电法勘探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常用电法介绍 | 第12-19页 |
| ·国内外的发展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 ·国内外的发展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 ·常用和发展较快的电法介绍 | 第13-19页 |
| 第三章 区域水文地质构造背景 | 第19-30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2页 |
| ·地质构造格局 | 第19页 |
| ·地层建造与火山岩特征 | 第19-21页 |
| ·侵入岩特点 | 第21-22页 |
| ·地质环境 | 第22页 |
| ·达坂城地区构造特征 | 第22-25页 |
| ·盐湖叠瓦冲断带 | 第23-24页 |
| ·柴杨断褶带 | 第24页 |
| ·西疙瘩构造带 | 第24页 |
| ·三个山冲断带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页 |
| ·达坂城区域水文特征 | 第25-28页 |
| ·地理位置 | 第25-26页 |
| ·地形地貌 | 第26页 |
| ·水系分布 | 第26-27页 |
| ·气候特征 | 第27-28页 |
| ·区域地球物理概况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基于遥感影像对区域构造的分析 | 第30-44页 |
|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30-35页 |
| ·ASTER 数据特征 | 第30-31页 |
| ·遥感图像预处理方法 | 第31-34页 |
| ·遥感影像数据融合 | 第34-35页 |
| ·遥感图像地层和构造解译 | 第35-40页 |
| ·地层影像解译 | 第36页 |
| ·构造影像解译 | 第36-40页 |
| ·选出研究区 | 第40-42页 |
|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42-44页 |
| ·岩层 | 第43页 |
| ·构造 | 第43页 |
| ·侵入岩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确定电法及工作设计 | 第44-53页 |
| ·工作的目的 | 第44页 |
| ·选定工作方法 | 第44-45页 |
| ·工作设计 | 第45-53页 |
| ·激电法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原理 | 第45-47页 |
| ·激电中梯设备介绍 | 第47-50页 |
| ·参数选取 | 第50-51页 |
| ·工作区位置和工作布置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工作区数据采集、整理、处理、解译 | 第53-61页 |
|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 第53页 |
| ·物性测量 | 第53-54页 |
| ·地形改正 | 第54-59页 |
| ·概念介绍 | 第55-56页 |
| ·地形影响分析和基本原理介绍 | 第56-59页 |
| ·小结 | 第59页 |
| ·极化率背景值的确定 | 第59-61页 |
| 第七章 分析结果 | 第61-72页 |
| ·数据成图及异常解译[40]-[50] | 第63-70页 |
| ·岩性解译 | 第70页 |
| ·导水和富水性解释 | 第70-72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建议 | 第72-7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