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4-15页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页 |
·抽象分析和具体分析相结合 | 第15页 |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的结构安排 | 第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第17-28页 |
·本文理论分析框架概览 | 第17-18页 |
·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 | 第18-19页 |
·城乡分离的原因分析 | 第18-19页 |
·马克思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设想 | 第19页 |
·“中心——外围”体系及依附论 | 第19-25页 |
·依附论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 | 第19页 |
·依附理论探析 | 第19-25页 |
·新国际分工理论 | 第25-26页 |
·不平衡发展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依附型发展及其对城乡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28-36页 |
·依附型发展的定义与表现 | 第28-33页 |
·定义 | 第28页 |
·依附型发展的表现 | 第28-33页 |
·依附型发展对城乡产业造成的消极影响 | 第33-36页 |
·城乡产业发展脱节 | 第33-34页 |
·我国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从而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较弱 | 第34页 |
·城乡之间的极化效应放大,涓滴效应被阻塞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城乡产业发展脱节及其具体表现 | 第36-42页 |
·我国城乡产业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36-38页 |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第36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6-37页 |
·建立VAR模型 | 第37页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7-38页 |
·我国城乡产业发展脱节的具体表现 | 第38-42页 |
·城乡产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 | 第38-40页 |
·城乡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不强 | 第40页 |
·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协调 | 第40-41页 |
·城乡产业未形成合理分工 | 第41页 |
·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依附背景下的我国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路径分析 | 第42-48页 |
·基于国家战略层面,要打破依附关系,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型经济 | 第42-44页 |
·构建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 第43页 |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 第43-44页 |
·改善我国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 第44页 |
·基于城乡关系层面,要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 第44-46页 |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 第44页 |
·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 | 第44-46页 |
·基于农村层面,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